养生的圭臬,健康的准绳(中)
例举危害 剖析原因《养生论》用了极大的篇幅,例举了不善养生的危害,剖析了养生不能取效的原因,为使其起到警示作用,特意首先论述了自然养生的效用,以做比照。
一、自然养生,趋利避害
文章说:“且豆令人重①,榆令人瞑②,合欢蠲忿③,萱草忘忧④,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⑤,豚鱼不养⑥,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⑦,麝食柏而香⑧,颈处险而瘿⑨,齿居晋而黄⑩,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大意是:“常食大豆令人体重增加,行动艰难;过食愉树皮,榆英会让人贪睡;合欢可令人消除忿怒,萱草能让人忘掉忧愁,这是愚笨和聪明人都知道的常识。另外,过食辛辣的大蒜之类食品会影响视力,味道鲜美的河豚鱼却不是营养品。虱子在头部就会由白变黑,雄麝常食柏叶就会产生麝香,生活在偏远山区的人们易患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处在秦晋一带高氟区的居民牙齿容易变得焦黄。从这些事例再扩大一点说,所有饮食的营养物都会薰陶情志,影响形体,没有什么不相应的。难道只蒸染身体使行动不便却不能使身体轻捷矫健吗?只使眼晴变暗却不能使它变得明亮吗?只能让牙齿变得焦黄松脆却不能使它变得洁白坚固吗?只使雄麝产生麝香却不能让它产生腥臊吗?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物延年益寿,中品药物调理性情’。确实懂得了生命活动的道理,是因为药物能辅助人体使之顺应自然的结果”。
此段论述了饮食养生、环境养生的三个有关问题。一是文章中前六例源于自然食物(药物)的特点,是从远古时期的“药”、“食”同源到“神农尝百草”的药、食分离,最后由《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是饮食养生的范畴。后四例中“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描述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出现不同的“地方病”。这是因为,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受着不同的土壤、水质和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土壤、水质中的化学成分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不同的地域的人群发病,环境科学表明:当自然环境中的地壳、空气和水等化学组成的变化超过人体适应和调节能力时,就会影响人体甚至形成上述两种“地方病”。属于环境养生的范畴。第二论述了饮食对人类形体、性情的影响,仅用了“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一句。其深层含义已被现代饮食科学所破解。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对22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凡是脂肪摄入高的地区居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就肉和鱼相比,肉的脂肪含量高于鱼的脂肪含量。而肉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易使胆固醇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沉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