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乃养生之本
平乃平衡、平和、平常之意。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就有“平则成”之说,凡事求一个“平”字,在事才能成功,在人才能健康,在社会才能发展。关于“平”与健康的关系,祖国医学认为:只有人体内的阴阳、气血相互平衡,人才能健康长寿。其实,要按现代健康理论,“平”乃贯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心平则气和。《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意思是说心主宰全身。所以,“平”首先要做到“心平”,“心平”才能“气和”。“心平”就是心理平衡,只有心理平衡,才能保证阴阳平衡和气机流畅,人体才能健康。
从人的心理活动来说,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变化,实际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应答,也是正常的情志表达,一般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只有在太过,或持续时间过长才能伤身,也成了致病的因素。如,范进中举大喜过望导致痰迷心窍;三气周瑜则说的是怒则气上,迫血妄行,故吐血而亡。所以,对七情的变化力求平缓,力争做到遇事不怒,遇险不惊,从容镇定。
从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来说,其实最大、危害最严重的还不是七情的变化,而是人贪婪的欲望,也是导致七情变化的内在因素。食、色、名、利、权和势,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甚至让它恶性膨胀,就会对社会、个人乃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如损人利己者多有良心不安,权欲薰心者常常挖空心思,贪赃枉法者更是局促不宁……心不宁何谈健康?!儒家学说的《春秋繁露》中说:“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所以,修身养性最重要的一条要做到心平气和、淡泊名利、抑制私欲,做到心平气和。
食平则养生。民以食为天,人们通过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来获取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组织合成所需要的原料,一句话,人离开了食物就不能生存。但是食物匮乏、营养不良的时代已远离我们而去,相反,营养过剩则成了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一个大敌,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无不源于营养过剩。所以,食平养生的理念包含三个层面:即能量平衡;各种营养素平衡;酸碱性相对平衡。能量平衡主要在于食物量的控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满足生理需要,保持能量的基本平衡,勿使过剩。常言道“吃饭八成饱”,不饥不饱谓之好。营养素平衡主要指食物的种类应全面。因为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上有差异,所以偏食、挑食,包括人们的一些盲目进补,往往会导致某种营养成分过剩,而另一些营养素则不足。而食物的酸碱性平衡也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膏粱厚味足生大疔”,“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说的都是食物的酸碱平衡问题。现代人追求高蛋白饮食,常导致体液酸化,而体液酸化又是高血脂、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共同的发病基础,所以要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要求人们少食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食品,多食些富含纤维素和重金属盐的碱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动静平衡才能强身。俗话说,“户枢不蠢,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升发,津液得以布输,肌肤、百骸、内脏得以充赢和濡养。但运动(包括劳作)和休闲也有个平衡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著名的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去世,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究其原因是劳累过度,故有“过劳死”(目前西方国家称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说。因为在运动和劳作过程中,伴随着肌肉收缩同时有能量的丢失和代谢废物的产生,机体需要通过休息来补充能量,组织修复和进一步处理一些代谢产物,这一过程称重新整合过程。如果缺失这一过程,或这一过程不足,机体就会出现整合错误或代谢紊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同时,过分的休闲安逸也并非是件好事。比如说,现代人多患的肥胖症固然与饮食太丰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运动不足导致的能量过剩。所以运动和休息同样不可偏颇。
就健身运动而言,更应掌握一个平衡的问题。因为它不是一种力量和速度的抗争,也不是一种竞技比赛,所以有一个运动量和强度的掌握问题,而且与各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比如,患有冠心病的病人你要他从事激烈的长跑或短距离速度比赛,肯定是不适宜的;同样老年人有骨质疏松,运动平衡不易掌握,你要他去做高难度的动作也不适宜。所以,很难说哪种运动最好,只要动起来就好,而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最好。, 百拇医药(计 健)
心平则气和。《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意思是说心主宰全身。所以,“平”首先要做到“心平”,“心平”才能“气和”。“心平”就是心理平衡,只有心理平衡,才能保证阴阳平衡和气机流畅,人体才能健康。
从人的心理活动来说,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变化,实际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应答,也是正常的情志表达,一般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只有在太过,或持续时间过长才能伤身,也成了致病的因素。如,范进中举大喜过望导致痰迷心窍;三气周瑜则说的是怒则气上,迫血妄行,故吐血而亡。所以,对七情的变化力求平缓,力争做到遇事不怒,遇险不惊,从容镇定。
从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来说,其实最大、危害最严重的还不是七情的变化,而是人贪婪的欲望,也是导致七情变化的内在因素。食、色、名、利、权和势,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甚至让它恶性膨胀,就会对社会、个人乃至身心健康构成危害。如损人利己者多有良心不安,权欲薰心者常常挖空心思,贪赃枉法者更是局促不宁……心不宁何谈健康?!儒家学说的《春秋繁露》中说:“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所以,修身养性最重要的一条要做到心平气和、淡泊名利、抑制私欲,做到心平气和。
食平则养生。民以食为天,人们通过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来获取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组织合成所需要的原料,一句话,人离开了食物就不能生存。但是食物匮乏、营养不良的时代已远离我们而去,相反,营养过剩则成了危害现代人健康的一个大敌,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无不源于营养过剩。所以,食平养生的理念包含三个层面:即能量平衡;各种营养素平衡;酸碱性相对平衡。能量平衡主要在于食物量的控制,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满足生理需要,保持能量的基本平衡,勿使过剩。常言道“吃饭八成饱”,不饥不饱谓之好。营养素平衡主要指食物的种类应全面。因为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上有差异,所以偏食、挑食,包括人们的一些盲目进补,往往会导致某种营养成分过剩,而另一些营养素则不足。而食物的酸碱性平衡也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膏粱厚味足生大疔”,“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说的都是食物的酸碱平衡问题。现代人追求高蛋白饮食,常导致体液酸化,而体液酸化又是高血脂、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共同的发病基础,所以要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要求人们少食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食品,多食些富含纤维素和重金属盐的碱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动静平衡才能强身。俗话说,“户枢不蠢,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升发,津液得以布输,肌肤、百骸、内脏得以充赢和濡养。但运动(包括劳作)和休闲也有个平衡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著名的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去世,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究其原因是劳累过度,故有“过劳死”(目前西方国家称慢性疲劳综合征)一说。因为在运动和劳作过程中,伴随着肌肉收缩同时有能量的丢失和代谢废物的产生,机体需要通过休息来补充能量,组织修复和进一步处理一些代谢产物,这一过程称重新整合过程。如果缺失这一过程,或这一过程不足,机体就会出现整合错误或代谢紊乱,疾病也就接踵而至。同时,过分的休闲安逸也并非是件好事。比如说,现代人多患的肥胖症固然与饮食太丰富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运动不足导致的能量过剩。所以运动和休息同样不可偏颇。
就健身运动而言,更应掌握一个平衡的问题。因为它不是一种力量和速度的抗争,也不是一种竞技比赛,所以有一个运动量和强度的掌握问题,而且与各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比如,患有冠心病的病人你要他从事激烈的长跑或短距离速度比赛,肯定是不适宜的;同样老年人有骨质疏松,运动平衡不易掌握,你要他去做高难度的动作也不适宜。所以,很难说哪种运动最好,只要动起来就好,而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最好。, 百拇医药(计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