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太极拳
编号:11363538
初学太极拳者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现代养生》 2007年第2期
     怎样才能打好太极拳?笔者体会:

    立身中正拳谱日:“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身桩端正,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立心中正就是松静直立,脊骨垂直于地面的站立。两肩松开,胸腹放松,两肋充实,臂部下垂,而头却向上领起,使胸腔空灵,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血液带氧量增加。全身肌肉的放松,减轻了对血管壁的压力和心脏的负担,从而加大了供血量。太极拳以松静为纲,以改变新陈代谢环境为手段,让微循环如大海的波涛,一浪一浪地荡涤机体内的污浊,使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笔者认为,保持脊骨垂直于地面,是初学者的第一难点,而在脊骨垂直的基础上,尾闾的垂、敛、翻则是立身中正的重中之重。

    立身中正不是机械地90°垂直于地面,而是根据攻防需要(作用力的方向)和姿势的高低来调整尾闾变化。当作用力上下或左右变化时,尾闾要下垂(如“起势”、“金鸡独立”、“下势按掌”和陈式拳“搬拦肘”等),这时身形基本垂直于地面;当作用力向后或侧后变化时,尾闾要内敛(如“拨”、“靠”等),这时身形看似中正然因尾闾的内敛,实则稍有后倾;当作用力向前时,尾闾在定势时要外翻(如“搬拦捶”、“搂膝拗步”、“单鞭”等),身形约前倾至80°左右。而一些特殊招法如杨式拳的“海底针”、陈式拳的“击地捶”、武式拳的“按式”等,从外形看前倾角度很大。但由于它作用力是向下的,则领头垂尾闾的意势更浓,立身中正的控制力更足。
, http://www.100md.com
    立身中正要自然、协调,要符合人体结构美,符合力学原理,不是教条的机械的中正,而是符合所谓“黄金切割线的0.618”,这也是所有要求的最佳点。

    没有起伏 学太极拳要做到轻灵沉稳,虚实变化于不知不觉中,所以没有起伏就是初学者的第二个目标。初学太极拳,学者往往由于腿部力量的不足,要么双重,要么立直,欲去此病只有大量练习太极步方可见效。

    拳谱日:“上动下相随,下动上身领,中动两头应。”太极拳足部的移动,是为手臂的运动服务的。如果在重心移动时高低发生变化,或是左右晃动,何来轻灵沉稳?推起手来就会被对方发现你的企图并利用,此为练拳之大忌。

    学者两足一开,要有撑裹之感,重心移动更有撑裹之力加在里边;后足前蹬,前足有一个反作用力;后足后坐,前足仍有一个反作用力,前后足的运动始终处在矛盾之中。在这对矛盾中不管前进还是后退,后足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前足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当然随着重心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跟着转化的。前后足的运动,矛盾的转变必口传心授才得以言明,非笔墨可以形容清楚的。望学者细心体认。
, 百拇医药
    连绵不断 拳谱日:“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接”、“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气呵成”。

    打太极拳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没有突然加速与减慢,每一式的结尾定式便是下式的开头。每一式的结尾之动已包含了下式的开始之动。所谓“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是也。

    要想连绵不断就要松静自然,要想松静自然就要先从不自然开始,像写字一样,先描红,再写帖(楷书),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练起,不可能开始就练行书草书,待有一定功底后才可练行草。学拳初始,每一分解动作都要准确到位并要反复练习,久而久之便能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动力定型,再而松静自然。再而熟练,再而连绵不断。如果学时不认真,动作不准确,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错误的熟练,错误的定型,就不可能达到练拳的高级境界。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可见学拳初始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去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编辑:迟昊, http://www.100md.com(郑华金)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运动保健 >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