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瑜伽热的冷思考(下)
三、气功因何难以推广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阴康氏就编练了包括“吹吁呼吸”在内的“消肿舞”。以后逐渐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意守、内丹、坐禅等等。真正“气功”这一称谓的兴起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刘贵珍和一名老中医商定采用,于1949年在冀南卫生会议上正式公开。此后,气功研习者把对气功的调控由呼吸与动作结合,发展到今天的呼吸、动作、导语、音乐共同对意念实施调理的练功方式。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整理编创了“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4种健身气功,国家体育总局并将其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国家对于宣传和推广健身气功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气功的普及和推广依然不尽人意,与外来瑜伽“遍地开花”的繁荣相比,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落。因而,必须对其原因进行认真地分析。
1·神奇夸大引起的人们对其功能的置疑
纵观新中国体育的发展,也曾出现过气功热潮。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气功曾以其祛病强身之功效以及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的特点深为人们所喜爱。然而到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气功在市场大潮中遭遇到严重的冲击。一些所谓气功大师,借机聚敛钱财,不仅过分夸大了气功的健身功效,更号称无所不能,把气功吹嘘成玄而又玄、神不可测的特异功能,为气功披上神秘的外衣,甚至与封建迷信、伪科学、唯心主义、江湖骗术混为一谈,严重背离了气功的本质功能。而人们通过实践,逐步体验到气功的“功力”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健身医疗效果也并非神奇和万能,于是,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