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1624665
手足口病重在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现代养生》 2008年第6期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当然,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只是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手足口病的发展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HFMD)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手足口病与EV71感染有关的报导则始自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此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江苏、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发生。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二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 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同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