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898454
“心累”的辨证调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现代养生》 2010年第5期
     人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体力劳动强度过大,或运动锻炼超负荷,常常感到肌肉劳累,腰酸背痛,浑身乏力,但只要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然后再好好过个“酣睡瘾”,疲劳就会顿消,精气神就又回来了。但有些被繁忙的工作、激烈竞争的压力搅得喘不过气来的人,或因夫妻关系紧张、人际关系不佳而感到心神不宁的人,总喊“心累”,他们表现为精神焦虑、情绪烦躁、抑郁、意志消沉等。因此,建议这样的人应该找个清静的地方,不工作,不做事,不与人打交道,来个纯纯粹粹的休养生息。但有时这样做后,“心累”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心烦意乱”,越发地打不起精神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方法不当,没能做到“辨证施治”,因而效果不佳。

    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累”是不良情绪在大脑形成的不良病灶。“心累”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负面刺激的应激反应,是不良情绪的心理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名利、金钱、爱情、事业、家庭、竞争、压力等交织成人生的重重矛盾,形成了人们精神恐惧、怨恨、愤懑、不平等负面的情绪,从而使人们在受到高度精神紧张的威胁后出现了“似病非病”的不良状态,有人称之为“心累”。这种不良情绪使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大脑指挥的各个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了亚健康状态的“心累”,或因免疫力的下降,让病菌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心累”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因为长时间用脑,引起大脑血液及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脑力疲劳,表现为头晕脑胀、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消除脑力疲劳的办法不是去睡觉或脱离人群去“静养”,而是应该到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做操、打拳、打球等,通过有氧运动或适宜的体力劳动,让大脑在运动中得到放松。这是因为运动和劳动能够提高心脑血管的功能,可以使五脏六腑气血旺盛,能够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和劳动能够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扩张,使心脏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心肌收缩力加强,增加心脏的血量,改善心率、血压、心功能对各种情况的适应能力,全身血管的弹性增强,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运动和劳动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强度及灵活性和均衡性,使头脑清晰、耳聪目明、动作灵活协调、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并可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进程,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能力,使人体的机能整体状况处于最佳状态。运动和劳动能提高食欲,促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多,加快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使胃的排空时间缩短,减少便秘,促使其整体功能增强,提高健康指数和生命质量。
, http://www.100md.com
    “心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心理疲劳。即由于心理受到剧烈或持久的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神经过敏、易被激怒、有孤独感、常失眠等。对待心理疲劳的最佳方式是适当地调节情绪,及时宣泄或通过心理治疗加以缓解。情绪是个变数,跟着思维走,思维方式转变了,言语、行动也便发生变化。下面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第一,不要抱非分之想。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也充满着各种诱惑。对任何事情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一切皆应顺乎自然。想事情,既要从好的方面积极努力,又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力争做到趋利避害。凡事为自己留一点余地,不妨做一点糟糕的设想,惟有如此,当结果不像预料的那样糟,反而使人产生轻松感,有意外惊喜的好情绪。

    第二,创造一种好心境。心境就是一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的某种情绪状态。好心境就是保持一种愉快、恬静、舒畅的好情绪;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个人的成就有“价值感”。对困难、挫折及疾病的侵扰,有坚韧和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会战胜困难实现既定目标。学会宽容,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周围值得赞美的人和事,而不是斤斤计较、横挑鼻子竖挑眼,要理解人,帮助人,学会宣泄、幽默和为自己减压,让心灵充满阳光。
, http://www.100md.com
    第三,学会给心情“放假”。让精神放松,即在工作忙碌之余也要合理安排休闲娱乐,做到劳逸结合。要学会按时作息,起居正常,惟如此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这也是精神放松的首要条件。有了忧愁或痛苦时,不妨找亲人、朋友细细倾诉一番,借以让自己心灵减负,以得到劝解、安慰和帮助。学会忘却烦恼,进行积极的休息和放松,如去郊外踏青、去健身房健身、去听音乐会,或与朋友聚会、逛书市等,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可以让田原美景、湖光山色化解不良情绪;在与人交往中不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深刻认识和掌握社会和自然规律、增进智慧。

    自然,如果“心累”已累出了病,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千万不要“静养”、“思过”,消极对待。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对待和改善“心累”的内外环境,我们的健康状况就会大大改善,生命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编辑:安然〗, http://www.100md.com(苏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