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0年第10期
编号:11992988
超早期溶栓,预防血栓形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0年第10期
     大家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知道导致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是血栓的并不多。

    血栓是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致病因素,血栓使我们预期寿命缩短8~12年,使许多病人在瞬间丧失生命,而失语、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也都是血栓引起的。

    血液像河水一样,在血管内日夜不停地流动,将营养物质和氧带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液会凝固成血栓,堵塞血管,使血管“河道干枯”,其流域“无水灌溉”。也就是说,血管支配的器官和组织因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发脑中风、心肌梗塞,以及其他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性疾病。尤其是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由血栓引起的疾病逐年上升。

    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保证人体内“河道的通畅”,避免中风、心肌梗塞等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溶栓、防栓刻不容缓。

    血栓的高危人群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注的焦点,如果具有以下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那你就得小心了,也许血栓相关疾病正在悄悄地向你靠近。首先是与生活相关的因素:饮酒和吸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大量饮酒则会升高血压,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凝血活性,刺激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而长期吸烟可使局部脑组织低氧,对脑组织产生明显损害,并且吸烟使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次,与身体一般状况相关的因素:肥胖、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这与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分不开,血脂异常和血液高凝状态,为血栓形成提供“良好环境”。

    最后是疾病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如糖尿病,有统计资料显示,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会有2个以上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且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在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和已经得过一次心肌梗塞的患者是相似的,大约在20%。当然性别和年龄是不可干预的因素,因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危险性越高,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的。

    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

    1 隐性血栓。当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百分率增高,此时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液的凝固性增加,处于高凝状态,即比正常时容易发生凝固,极易形成血栓。

    2 附壁血栓。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受损,加上血液黏度增高,血流速度变慢,致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胆固醇等,沉积在粗糙或受损的血管内膜上,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狭窄。如在冠状动脉则使心肌供血不足即冠心病,如在脑部则脑供血不足。

    3 血栓形成即血管腔被血栓完全堵塞,也就是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时候。

    超早期溶栓,事半功倍,不留后患

    早期溶栓是指血栓已经形成,血管被血栓完全堵塞后进行的急救措施,一方面受6小时“时间窗”的限制,另一方面给病人造成的经济负担很重,平均每个病人的花费在5万元左右,而且这类病人的复发率极高。超早期溶栓的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超早期溶栓是在隐性血栓阶段,或附壁血栓阶段便采用口服溶栓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溶栓胶囊是一种从正蚯科蚯蚓经过低温提取的复合酶制剂,主要含纤溶酶、胶原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三种蛋白酶,另外,还富含抗炎修复因子和多种微量元素。通过修复血管内膜,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降低血黏度,使血管内皮平滑,防止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消除血液高凝聚状态,加速血液流动。溶栓胶囊中的纤溶酶能顺利进入血栓,溶解血栓纤维蛋白的网状结构;胶原酶特导性作用于血栓表面,降解血栓表层较为坚硬的胶原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能有效激活人体自身的内源性纤溶酶加快血栓的溶解。三酶协同,犹如中医组方的君药、臣药、使药,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超早期溶栓治疗不仅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避免出现中风、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可靠,简单经济,病人可不用入院治疗。

    编辑:迟昊, 百拇医药(郭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