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之心人常有损人伤己早设防
年过五旬的孙老师是位老员工,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但由于不会“来事”,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看着一些比自己资历浅,能力也未必在自己之上的人,凭着擅长领会领导意图、溜须拍马,在职场青云直上,孙老师的心里颇为愤懑,时常对同事发一些牢骚。而小张刚刚毕业,看着同办公室的小媚凭着漂亮脸蛋和一张会说话的“甜”嘴,把主任哄得天天眉开眼笑,醋意大增,时常背后说些风凉话:“有什么了不起,看她都快成主任的‘小蜜’了。”
很多人都曾有过和孙老师、小张类似的经历。多数人遇上这样的事情,虽然心里不满,但能顺其自然,不过分计较,也有的人则会对此耿耿于怀,或者直接找领导去辨理,或和他看不惯的人吵架,或悄悄地用心计,和自己的“假想敌”争宠,勾心斗角,也有的人则把对“假想敌”和领导的不满长期压抑在心里,一个人生闷气,甚至有人因此闷出病来。这些情况都可以称为是“职场嫉妒症”。
“职场嫉妒症”的危害很多,虽然嫉妒可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既容易造成同事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可能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
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对别人的优势如超过自己的品德、才华、成就、名声、相貌等心怀不满,从而产生一种不甘心、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消极情绪,是一种承认自己被别人挫败后的反应。
客观地说,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为中表现不同。嫉妒根据程度的不同可分为3个级别:1.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对对方的羡慕,还谈不上意识清醒的嫉妒心理。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开始表现为忧虑、对自己不满,进而故意不去配合比较优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对其进行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
嫉妒源于病态竞争,与个体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一般地说,自我封闭、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产生嫉妒。这些人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而当自我实现受阻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长时间的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久而久之,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嫉妒程度强的人9%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确实很有道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摆脱嫉妒有方可鉴:
正确认识自我 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评价与处理中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同时,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出客观的差距和问题。尽量不去与别人比,而要多与自己比。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 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这需要有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善于称赞别人的长处,坦诚相对,将心比心。当你学会用客观与欣赏角度观察周围的每一个人时,心情就会不一样。
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自己来调整。
学会宣泄嫉妒的情绪 可以找一个较知心的亲人或朋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这样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中断这种情绪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运动等。
对于一般具有职场嫉妒心理的人,首先应该采取豁达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别人的问题,采取“随他去吧”的态度,顺其自然,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而对于具有前面提到的四种情况的“职场嫉妒症”者,最好看看心理医生,调整自己个性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编辑:安然, http://www.100md.com(刘姿含)
很多人都曾有过和孙老师、小张类似的经历。多数人遇上这样的事情,虽然心里不满,但能顺其自然,不过分计较,也有的人则会对此耿耿于怀,或者直接找领导去辨理,或和他看不惯的人吵架,或悄悄地用心计,和自己的“假想敌”争宠,勾心斗角,也有的人则把对“假想敌”和领导的不满长期压抑在心里,一个人生闷气,甚至有人因此闷出病来。这些情况都可以称为是“职场嫉妒症”。
“职场嫉妒症”的危害很多,虽然嫉妒可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既容易造成同事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可能得罪领导,形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
嫉妒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对别人的优势如超过自己的品德、才华、成就、名声、相貌等心怀不满,从而产生一种不甘心、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消极情绪,是一种承认自己被别人挫败后的反应。
客观地说,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为中表现不同。嫉妒根据程度的不同可分为3个级别:1.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对对方的羡慕,还谈不上意识清醒的嫉妒心理。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开始表现为忧虑、对自己不满,进而故意不去配合比较优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对其进行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
嫉妒源于病态竞争,与个体的性格、文化背景、阅历、世界观关系密切。一般地说,自我封闭、自卑、自我中心等性格缺陷者容易产生嫉妒。这些人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是万事超人前,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而当自我实现受阻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长时间的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久而久之,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嫉妒程度强的人9%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确实很有道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摆脱嫉妒有方可鉴:
正确认识自我 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评价与处理中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同时,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出客观的差距和问题。尽量不去与别人比,而要多与自己比。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 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这需要有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善于称赞别人的长处,坦诚相对,将心比心。当你学会用客观与欣赏角度观察周围的每一个人时,心情就会不一样。
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自己来调整。
学会宣泄嫉妒的情绪 可以找一个较知心的亲人或朋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这样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中断这种情绪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运动等。
对于一般具有职场嫉妒心理的人,首先应该采取豁达的心胸看世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别人的问题,采取“随他去吧”的态度,顺其自然,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而对于具有前面提到的四种情况的“职场嫉妒症”者,最好看看心理医生,调整自己个性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编辑:安然, http://www.100md.com(刘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