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657182
“粽”艺大观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2014年第6期
粽子的来历,粽子诗脍炙人口,粽子谜回味无穷,粽子与健康
     粽子的来历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用黍米包裹而得名。端午食粽之风,自古传说很多,其中在民间流程最为广泛的还是纪念屈原的故事。

    相传,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饱经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每年五月五日人们便竹筒盛米,投江祭奠,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便由此而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据《初学记》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在端午之夜做了一梦,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当时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吃掉了,以后可以用苇叶包米,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便不敢食之。”于是,后来人们便以“苇叶包黍米,做成‘角黍’,投江祭之。”世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端午节的传统节令食品。

    粽子诗 脍炙人口

    据史料记载,唐代端午食粽之风非常盛行,粽子已成为一种食品出现在市场上,而且品种繁多,当时市面上出售的就有小脚粽、菱角粽、宝塔粽、蚕豆粽、枣子粽、九子粽等。据《开元天宝遗事》述称,唐代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盆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唐明皇欣然赋诗:“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诗人元稹也有诗云:“彩楼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说的是用香粳米包的白米粽子。诗人郑谷在《角粽》一诗中写道:“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