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栭〉
鏈熷垔: 寰俊鏂囩珷 鍦ㄧ嚎涔︾睄 璧勬枡涓嬭浇 鍋ュ悍鏉傚織 鎶ュ垔閫夌紪 鍩虹鍖诲 涓村簥鍖诲 鑽 瀛︽姤 涓浗鍖诲 鍗敓鎬昏
淇濆仴: 鏂伴椈 璇勮 瑙嗙偣 甯歌瘑 鐤剧梾 鐥囩姸 鍏荤敓 鐢ㄨ嵂 鎶ょ悊 鎬ユ晳 鍋ヨ韩 缇庡 涓ゆ€� 鑲插効 鐢� 濂� 鑰� 灏� 鍥涘 璇荤墿 鏇村
涓尰: 甯歌瘑 鏁欐潗 鎬濊€� 涓嵂 鍖荤悊 涓村簥 閽堥 姘戞棌 鏂囧寲 钁椾綔 楠屾柟 鍥捐氨 椋熺枟 鑽墿 鑽笟 鑽競 鏂拌嵂 鎼滅储 鑻辨枃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636157
得而不得,不得而得(上)(1)

     唐代和尚贯修的一首诗中曾写道:“修心不到无心地,万般千种逐水流。”这无疑是对修佛学道者敲响的一记警钟。其意既是说不论修道者已获得了多高的功夫,纵使能飞天入地,但只要未到“无心地”,那么所获得的一切都将会归复于零。也正所谓“心外取法求有得,终是辛劳落空亡”。释迦牟尼在世时也曾严厉地说道:“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到处,有十种仙……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亦轮回妄想流转,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意思是说就算已成仙了,但心还没有开悟,仍然要从极高处跌落下来。所以尤其对修道、修密宗的人来讲,一定要以此为鉴,不要重蹈前人之覆辙。

    初生的婴儿,眼睛还未睁开,便向空中胡乱而抓,虽然无所得,但也乐此不疲。这就是人之天性。人到中年更是整天东奔西跑,求名逐利,忙得不亦乐乎。得到成就者沾沾自喜,一无所获者悲观丧气。及到老年,历经了沧桑后才明白了“死去元知万事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于是离开人世时便两手松开,“撒”手人寰了。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糊涂的一生,故清顺治皇帝出家前曾写诗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四个阶段,只有一个阶段是心志清晰,其他三个阶段都是懵懂糊涂。严格说来就连那个“长大成人方知我”也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个自己所认识的“我”是个“假我”并非真我,如此说来人生四个阶段竟然没有一个阶段是清醒明白的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4 字符
濡傛灉鎮ㄥ湪浣跨敤鎵嬫満绛夋祦瑙堟椂鏃犳硶鏌ョ湅鎴栦笅杞藉叏鏂囷紝鍙兘鏄鎼滅储寮曟搸澶辩湡鈥滆浆鐮佲€濓紝璇风偣鍑诲睆骞曟渶涓嬫柟鐨勨€滅數鑴戠増鈥濇垨鈥滃師缃戦〉鈥濊闂€�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淇℃伅闇€瑕� 1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现代养生·上半月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