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科学睡 养生之佳期
冬天气候寒冷,人们活动量减少,于是大家开始考虑冬季养生——“补冬”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补冬”即是要服用大量有营养的食物或药物,却忽略了睡眠才是养生的关键。中医认为,冬令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收敛、闭藏,此时起居作息更要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强调睡眠养生正当其时。
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免疫细胞和各种受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快速修复,机体可进行营养吸收、能量储存、消除疲劳等生命活动,有益身心。反之,若睡眠太浅,有早醒或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则可诱发或加重原有躯体疾病,无益于健康长寿。
时 间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四季变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冬季白天缩短,夜晚增长,人也应顺应“冬藏”原则,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晚起”,比其他季节早睡一两个小时,再晚起一两个小时。《黄帝内经》对一年四季的起居规律有着详细的论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所以,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
最佳入睡时间
最佳睡眠时间应该是亥时(晚21:00—23:00)到寅时(凌晨3:00—5:00)。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
深度睡眠时间
应争取在子时(23:00至次日凌晨1:00)进入深度睡眠。子时阴气最盛,过了子时阴气转衰,阳气开始生长。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另外,子时能保证进入深度睡眠,对人体的精神状态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子时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午觉时间
中医养生主张睡“子午觉”,除了上述所说夜半子时应在睡梦中,中午午時也应该小睡一会儿,这样可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又能提高下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午睡一般在午餐后半小时稍加活动再睡,使胃内食物有一定的消化时间。时间约15分钟至1小时为宜,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受凉。
睡眠时间因人而定
由于体质、年龄、性格、工作等各种因素,每个人对睡眠的需要各有不同,睡眠的深浅也不一致。比如,青少年睡眠深而香甜,老年人睡眠浅而易醒;肥胖的人体内痰湿较多,睡眠时间常较长,而消瘦的人阴虚火旺,睡眠时间常较短。总的来说,应按时就寝和起床,实际睡眠时间应因人而定,以充足而不过度为宜。
空 间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也就是说,睡眠的方位以春夏二季,头向东,脚朝西为宜,秋冬二季头向西,脚朝东为宜。从季节上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从方位上讲,东方属阳,西方属阴。春夏之季阳气升发旺盛,秋冬之季阳气收敛潜藏,而阴气盛,故春夏之季头向东卧以顺应阳气,秋冬之季头向西卧以顺应阴气,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饮 食
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人失眠多梦,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晚饭后,人的活动量会减少,为避免食物堆积,应少吃并选择好消化的食物。建议晚餐喝粥,有养胃、安神的作用,推荐老年人吃些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忌饮浓茶与咖啡,以免因尿频与精神兴奋影响睡眠。睡前不要吃容易使胃肠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制品、地瓜、马铃薯、洋葱、柑橘、芋头、玉米、香蕉等。
足浴泡澡
睡前足浴,“睡前烫脚,胜服安眠药”。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脚的皮温最低,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症状。除了白天做好足部保暖外,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能够消除疲劳、促进睡眠、防寒抗冻。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睡。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泡脚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不要过高。
如果你是属于神经比较紧绷难舒压的人,建议睡前泡个温水澡,15~20分钟即可,泡澡时加入一些有舒缓放松效果的芳疗产品,让整个脑袋在泡澡时完全放空,让自己进入冥想空间,泡完澡后就会感觉整个人放松不少,且被沉沉的睡意侵袭。 (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