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的方法
呼吸入静法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入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
体感入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口诀入静法
各门派都有相应的口诀,默念口诀是帮助入静的妙法。语言本身就有暗示的作用,特别是世代相传的口诀,经过各代师傅的传授,更是具有特殊的信息,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百拇医药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入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
体感入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口诀入静法
各门派都有相应的口诀,默念口诀是帮助入静的妙法。语言本身就有暗示的作用,特别是世代相传的口诀,经过各代师傅的传授,更是具有特殊的信息,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