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2)
药”的签名运动,这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学术研讨的底线。就像过去的几次废除中医运动一样,“告别”事件的最终结局也是自行“流产”。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纷纷发表谈话,直斥“告别”论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签名运动也以区区130余人草草收场,引为笑谈。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研讨的结束。进一步的思考还在延续,反中医的逆流生存的土壤何在?中医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更好地体现?中医的未来在哪里?辩论双方的斗争舞台越来越多,战线越来越长,参与的层次和规模越来越大,不变的是《医学与哲学》杂志仍然扮演了为双方提供空间的角色,这里面当然跟何裕民的支持有关。短短数月,关于中西医论争的文章来稿超过两百篇。张功耀又陆续发表了他的《再论告别中医中药》和《中医诸“优势”辨析》,何裕民则发表了《请守住科学的底线》、《创告别论者思想之根》的文章。几个来回下来,张功耀的逻辑混乱、论据缺陷学术根底之浅、对中医理解之偏颇现出了原形。大众媒体是另一个舞台,张功耀在短短时间就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日报等媒体的采访,而何裕民则接受了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等媒体采访。双方就科学的唯一性问题,中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个时候,北京的方舟子、何作庥等所谓的“反伪”斗士站出来声援孤单的张功耀。两大阵营隐隐约约形成,何裕民意识到,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学术探讨,这起事件的社会意义不可估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