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2014810
大医精诚(8)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0年第11期
     念(或名词术语)集体作出研讨分析,以明确每一概念的性质和实质。第二条是数学道路:即借数学分析和流行病学方法分解概念所组合的经验事实。第三条是实证道路:用实证加逻辑分析的方法作出解构。概念重建的最后环节是表达方式的更替。

    规则的重建是指:就中医理论所涉及的规律或规律性认识,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加以研讨,从而以现代表达方式作出陈述、揭示。规则“重建”的具体途径有两条:一是由下而上的“重建”,在相关的具体概念重建基础上,去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实际关联,每一个特定概念或陈述所“捆绑”的众多经验事实常常可以帮助提示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径直以朴素方式告诉人们某种规律性现象。二是由上而下地进行重建,通过对相关现象的大量收集和逻辑分析,或者设计较严密的实验方案,对现象之间的关系直接作出实验观察,从而了解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完成由现象到规律的直接重建,并可基此反过来明确界定相关的概念。

    何裕民强调指出:规律的“重建”,不能只以肯定传统认识为研究导向或归宿,而应该肯定与否定并行,一切以事实为出发点和终审官,既敢于肯定并超越传统认识中被经验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更应该勇于否定一切被事实证明是似是而非的。不能果敢地清除这类谬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建既无实现之可能,亦无科学意义可言。
, http://www.100md.com
    概念和规律的重建,必然引发一个新的重大问题,即对某种现象,或某些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作出理论解释,因此重建后的概念和规律还须回到对现象的解释上,并接受检验。

    对于阴阳学说,何裕民认为需与具体的医学术语或概念脱钩、分离,人们完全可以创造新的概念来表征相应的内容。重建后阴阳学说的归宿有二:作为哲学层次的观念或方法经改造后,可继续对中医学工作者的认知、决策及实验活动起指导作用;而低层次的理论概念及推理在重建后,则应尽可能地避免与阴阳之类抽象术语授受不清。换句话说,阴证、阳证、阴脉、阴虚、阳虚、阴药、阳药等概念在重建后应被清除出去,代之以与实体更为契合,可更明确、清晰界说的术语。

    解构与重建的工作非常庞大,就象何裕民在书中所说,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有人说何裕民是坐而论道,也有人说照他的方法走下去中医将会崩解,还有人说他的想法太过超前无人能够胜任。面对外界的种种怀疑,何裕民从来没有动摇过内心的信念,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他陆续涉足中医肿瘤学、亚健康学、营养学等领域,埋头于中医的解构和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都给予了肯定和大力支持。
, 百拇医药
    多年的教育工作,让何裕民最担心的是中医人才的问题。因此他又提出了“重建者自身重建”的命题,他说:改造者必须首先检讨自己的目的,注重自身的行为。中医人首先要改变的是观念,不能仅把中医学视作为遗产,不能僵死、凝固地来看待中医,不能为保持它的“特色”而不遗余力地维护传统。中医学不只是一大遗产,它与中国文化一样,也有着内在的生机和勃勃生命力。对于中医诊疗技术和经验的系统研究整理及提炼,将提供一整套极有价值的防病祛疾、延年益寿之措施和方法,中西医学的交汇、中医学传统范式中合理内容的开发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重建,对于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观念改变固然重要,研究方法的更新必不可少。何裕民明确指出首先要告别“经学方法”,将文献整理研究从目前中医研究的主导方法地位拉下来。这是对当时中医界约定秩序的挑战,也触动了不少人的既得利益。主导方法应该是实证研究方法,何裕民如是说,研究者要进行知识结构的重组,充分吸纳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对中医的未来,何裕民始终充满自信,他豪情满怀,中医当全方位出击!对传统医学体系和当今医学科学医疗卫生事业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类问题展开扎实、深入、系统而全面的研讨,不应有先验的框框,更不应以印证先人之说或经典之言为指归,而应以经验事实为出发点,努力开拓创新;在方法上亦应跟上时代步伐,扬东西方之长而避偏颇之短。
, 百拇医药
    这种与时代同步的使命感造就了今天的何裕民,这种言行一致敢作敢当的风骨为世人树立了楷模,这种见识和眼光为中医学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何裕民非常欣赏陀思妥耶斯基的一段话:“在这里,在大地上,一切都在开始,没有什么东西在结束。”没有人会怀疑,他会减慢步伐;没有人怀疑,在他思想的指引下中医会没落。新一代的中医,必将以何裕民的思想为武器,披荆斩棘,为中国医学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医学科学的哲学思考

    医学科学作为具体科学,如果缺乏哲学的批判与指导,未免会陷入迷惘与歧途,何裕民教授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他勤于哲学思考的习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学思辨提供的高度,让他悠游于医学的海洋。

    何裕民教授对中西医学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对中医之起源、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关系作了俯瞰式的追溯和审视,弄清了中医学和西医学“差异”所在,也明了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促使中医走出危机,促使中医人摆脱困惑走出夹缝意义深远。
, 百拇医药
    下面的几本书注定要成为医学哲学研究史上的经典文献。《差异·困惑与选择》影响了近一代人的思想,即使现在再回过头来阅读,仍然是历久弥新,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是何裕民教授费时最长,思考最为深入,考据最为丰富的一部专著,对中医的“昨天”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总结,给中医的“今天”无穷启示,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从排斥到执着》《我为什么热爱中医》袒露了他从最初拒斥中医到执着于中医的心路历程,也以自己的人生抉择回应了中医衰落的论断,中医药巨大的实用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让他今生无悔!

    除了技术以外,中医还能提供哪些方法上的启示?

    人类的认识方法和智慧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对中医认识方法和中西医不同发展轨迹的比较,何裕民教授奉献给世人的是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何裕民教授全面总结了中医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以比较方法为利器,以同样走过几千年,同样涉及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西方医学作为参照与基准,通过对历史长河的审视,把医学放回到她赖以诞生、生存的人文背景中,作了深入的全景式考察。这些研究和考察对进一步开展中医研究,启发现代医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医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医学里面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但国内医学文化学的研究误区不少,何裕民教授针砭时弊,指出:中医文化研究不是种时尚,绝非花絮点缀,仅供闲士呷茶品茗时哑然一笑;它是认识、研究、阐发、发展中医的需要,亟需拓荒者的远见、沉思者的慧根、叛逆者的胆识和批判者的敏锐。中医文化研究并非杂货铺、大拼盘,一切皆可贴上标签,不是单纯地做表面文章,不单纯是史学考证,更不只是史料的发掘,中医文化研究更应注重的是文化演变史、思想形成史、认知发,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