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是中医养生的灵魂
《皇帝内经》将中医解释为“平衡的医学”,中医养生的灵魂就是平衡论,营养平衡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为什么中医从始到终都非常注重平衡?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养生的平衡理念呢?
摄取七大营养素平衡
人体每天需要200多种营养物质,可综合归纳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水占人体体重的70%,碳水化合物占人体总能量的60%~65%,蛋白质占人体总能量的15%左右,脂肪占人体总能量的20%左右,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共占人体总能量不足10%,因此,称为微量元素。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都是按照人体需求的比例吸收的,如果某一种营养素摄取相对不足,其它营养素也不会被吸收和利用;如果某一种营养素摄取过剩,机体在代谢多余部分的营养素的时候,又会消耗掉相应的其它营养素;因此,营养吸收和代谢都是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之上。
例如:板桶效应一样,如果一个木桶是由10个木条做成的,如果其中九个木条都是10公分,而只有一个木条是8公分,那么,这个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那个木条所决定。
可是,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而每一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素又各有所侧重。例如:肉食含脂肪比较高;谷物含碳水化合物(糖)比较高;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质比较高;粗粮和果皮、菜根、茎、叶含膳食纤维比较高。因而,建议日常饮食多样化,也就是说,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最好蔬果连皮一同食用。
例1:钙磷吸收比例为2:1,也就是说,人体每需要1个单位的磷,必须有2个单位的钙。由于中国人普遍摄磷过剩,摄取钙相对不足,而机体在代谢多余的磷的时候,又会消耗相应比例的钙,因此,中国人普遍缺钙。
例2: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人体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吸收比例约为5~15:1。如果人体摄取两者的比例不协调,必然会影响人体对其吸收和有效利用。
例3:玉米里赖氨酸含量较低,而蛋氨酸含量较高;大豆蛋白的蛋氨酸含量较低,而赖氨酸较高,将玉米和大豆搭配食用,就会达到氨基酸吸收的互补作用。因而,将谷类与豆类混合食用,精粮与细粮合理搭配,可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例4: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从自然界食物中摄取,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对8种必需氨基酸也是按比例吸收的。因此,衡量蛋白质的优劣,不但要求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而且,所含8种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才有利于人体吸收和有效利用。
作为普通老百姓没有科学仪器,怎样才能确保每天摄取均衡的营养呢?从颜色、形状来讲,食物含有营养又有一定的规律所寻。因此,饮食方面不但需好色,而且什么形状的食物都要尝一尝,才能确保摄取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从食物形状分析:根块、谷薯、谷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糖);肉、油、坚果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脂肪;蛋奶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根颈、菜叶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粗粮主要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等微量元素。
从食物颜色分析:紫色食物含维生素P较高,维生素P可以防止瘀伤,预防牙龈出血。绿色食物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有助于消化。黄色食物普遍含有(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可以预防眼睛干涩。红色食物含铁比较多,同时,也含有β—胡萝卜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黑色食物含无机盐(矿物质)比较多,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
针对食物颜色而言,与人体五脏也有一定的关系,红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心;绿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肝;黄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脾;白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肺;黑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肾。因此,肾虚者日常需多吃黑色食物为宜。
每天一日三餐平衡
一个人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学吃,而今,物质极大丰富,老百姓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多数人只顾解决嘴馋,根本不顾及身体的感受。进而吃出了不少“富贵病”,例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等,都是营养过剩性疾病。
要想吃出健康,首先从一日三餐平衡开始,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原则。早餐应摄取全天总能量的30%,午餐应摄取全天总能量的40%,晚餐应摄取全天总能量的30%,一日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每餐只吃八分饱即可。
而今,多数人不注重早餐的营养,甚至干脆不吃早餐,午餐也是将就,而晚餐加倍地吃,更有甚者,养成了吃夜宵的坏习惯,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夜间人体消化系统也需要休息,晚餐吃得太饱,或长期吃夜宵,不但严重损坏人体消化功能,而且,大量不被消耗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很容易造成肥胖。
殊不知,清晨是胃经、大肠经当令(值班),也是吸收营养的最佳时机,胃在清晨会分泌大量胃酸,用以消化食物。不吃早餐,大量胃酸就会损害胃粘膜,而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的疾病。
日常荤素食搭配平衡
几百万年的进化,从牙齿、胃、小肠分析,人类属于杂食动物。例如:人类共有32颗牙齿,犬齿只有4颗,因此,人体摄取肉食与草食的比例应为1:7,也就是说,每天每人按8两粮食计算,肉类摄取只占1两左右即可。
而今,国人的餐桌上,更多地出现了大鱼大肉,甚至有些人离开了肉无法下咽。人类进化到今天,并不属于肉食动物,根本消化不了大量的肉食。更何况其中添加了人体无法识别、无法吸收、无法代谢的化学添加剂,长期喜好摄取肥甘厚味的大鱼大肉,不但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也严重损伤了人体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癌症等慢性营养过剩性疾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都是吃出来的“富贵病”。
其次,肉食动物的肠子只有身长的3倍,因而消化肉食非常快。而人类的肠子是身高的7倍,因此,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脂肪酸在大肠(36℃体温)存留时间一旦超过24小时,就会产生腐败菌,腐败菌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被人体二次吸收入血,引发人体慢性中毒。特别是便秘的人,每天平均不了一次大便,宿便中的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摄取粗细粮比例平衡
过去老祖宗们吃的都是粗粮,也就是说,小麦连同麸皮一同吃,而今,越吃越精细,就连蔬菜也要去掉皮再下锅。殊不知,膳食纤维素大部分在食物的皮壳中,如果什么都去掉皮再吃,人体就会缺乏粗纤维,便秘也就不足为奇了。粗纤维是唯一不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营养素,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大肠蠕动,润肠能便,美容祛斑,可以预防便秘。
酸碱食物摄取平衡
健康的人体体液呈弱酸性(P 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而能使体液呈碱性的无机阳离子只能通过食物获取;而能使体液呈酸性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不但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还能通过代谢产物中获取。因此,人体体液往往偏酸。
其次,如今酸性食物太多,例如:食品添加剂、烧烤食品、冷冻食品、大鱼大肉、膨化食品等都属于酸性食物。因此,人体体液更容易倾向于酸性(PH值在7.35以下),体液为碱性体质的人只占10%左右,90%的人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
当人体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当体液PH值低于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PH值下降到6.8~6.7时,人就会死亡。
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实验证明:亚健康、癌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全都是酸性体质。
那么,哪些是碱性食物?哪些又是酸性食物呢?碱性食物一般都是瓜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酸性食物一般都是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哪些是酸性食物
强酸性食物:牡蛎、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奶酪、西点、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食物: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鲔鱼、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食物: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油炸豆腐、文蛤、泥鳅等。
哪些是碱性食物
强碱性食物:茶叶、白菜、柿子、黄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西瓜、葡萄、葡萄干、草莓、板粟、葡萄酒、天然绿藻类等。
中碱性食物: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弱碱性食物:豆腐、竹笋、马铃薯、蘑菇、油菜、南瓜、芹菜、莲藕、洋葱、茄子、南瓜、牛奶、苹果、梨、樱桃等。, http://www.100md.com
摄取七大营养素平衡
人体每天需要200多种营养物质,可综合归纳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水占人体体重的70%,碳水化合物占人体总能量的60%~65%,蛋白质占人体总能量的15%左右,脂肪占人体总能量的20%左右,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共占人体总能量不足10%,因此,称为微量元素。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都是按照人体需求的比例吸收的,如果某一种营养素摄取相对不足,其它营养素也不会被吸收和利用;如果某一种营养素摄取过剩,机体在代谢多余部分的营养素的时候,又会消耗掉相应的其它营养素;因此,营养吸收和代谢都是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之上。
例如:板桶效应一样,如果一个木桶是由10个木条做成的,如果其中九个木条都是10公分,而只有一个木条是8公分,那么,这个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那个木条所决定。
可是,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而每一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素又各有所侧重。例如:肉食含脂肪比较高;谷物含碳水化合物(糖)比较高;蔬菜水果含维生素、矿物质比较高;粗粮和果皮、菜根、茎、叶含膳食纤维比较高。因而,建议日常饮食多样化,也就是说,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最好蔬果连皮一同食用。
例1:钙磷吸收比例为2:1,也就是说,人体每需要1个单位的磷,必须有2个单位的钙。由于中国人普遍摄磷过剩,摄取钙相对不足,而机体在代谢多余的磷的时候,又会消耗相应比例的钙,因此,中国人普遍缺钙。
例2: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人体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吸收比例约为5~15:1。如果人体摄取两者的比例不协调,必然会影响人体对其吸收和有效利用。
例3:玉米里赖氨酸含量较低,而蛋氨酸含量较高;大豆蛋白的蛋氨酸含量较低,而赖氨酸较高,将玉米和大豆搭配食用,就会达到氨基酸吸收的互补作用。因而,将谷类与豆类混合食用,精粮与细粮合理搭配,可提高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例4: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从自然界食物中摄取,称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对8种必需氨基酸也是按比例吸收的。因此,衡量蛋白质的优劣,不但要求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而且,所含8种必需氨基酸比例均衡,才有利于人体吸收和有效利用。
作为普通老百姓没有科学仪器,怎样才能确保每天摄取均衡的营养呢?从颜色、形状来讲,食物含有营养又有一定的规律所寻。因此,饮食方面不但需好色,而且什么形状的食物都要尝一尝,才能确保摄取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从食物形状分析:根块、谷薯、谷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糖);肉、油、坚果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脂肪;蛋奶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根颈、菜叶类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粗粮主要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等微量元素。
从食物颜色分析:紫色食物含维生素P较高,维生素P可以防止瘀伤,预防牙龈出血。绿色食物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有助于消化。黄色食物普遍含有(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可以预防眼睛干涩。红色食物含铁比较多,同时,也含有β—胡萝卜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黑色食物含无机盐(矿物质)比较多,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健康。
针对食物颜色而言,与人体五脏也有一定的关系,红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心;绿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肝;黄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脾;白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肺;黑色食物的营养主要入肾。因此,肾虚者日常需多吃黑色食物为宜。
每天一日三餐平衡
一个人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学吃,而今,物质极大丰富,老百姓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多数人只顾解决嘴馋,根本不顾及身体的感受。进而吃出了不少“富贵病”,例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等,都是营养过剩性疾病。
要想吃出健康,首先从一日三餐平衡开始,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原则。早餐应摄取全天总能量的30%,午餐应摄取全天总能量的40%,晚餐应摄取全天总能量的30%,一日三餐,一餐都不能少,每餐只吃八分饱即可。
而今,多数人不注重早餐的营养,甚至干脆不吃早餐,午餐也是将就,而晚餐加倍地吃,更有甚者,养成了吃夜宵的坏习惯,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夜间人体消化系统也需要休息,晚餐吃得太饱,或长期吃夜宵,不但严重损坏人体消化功能,而且,大量不被消耗的热能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很容易造成肥胖。
殊不知,清晨是胃经、大肠经当令(值班),也是吸收营养的最佳时机,胃在清晨会分泌大量胃酸,用以消化食物。不吃早餐,大量胃酸就会损害胃粘膜,而引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的疾病。
日常荤素食搭配平衡
几百万年的进化,从牙齿、胃、小肠分析,人类属于杂食动物。例如:人类共有32颗牙齿,犬齿只有4颗,因此,人体摄取肉食与草食的比例应为1:7,也就是说,每天每人按8两粮食计算,肉类摄取只占1两左右即可。
而今,国人的餐桌上,更多地出现了大鱼大肉,甚至有些人离开了肉无法下咽。人类进化到今天,并不属于肉食动物,根本消化不了大量的肉食。更何况其中添加了人体无法识别、无法吸收、无法代谢的化学添加剂,长期喜好摄取肥甘厚味的大鱼大肉,不但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同时,也严重损伤了人体健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肥胖、癌症等慢性营养过剩性疾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都是吃出来的“富贵病”。
其次,肉食动物的肠子只有身长的3倍,因而消化肉食非常快。而人类的肠子是身高的7倍,因此,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脂肪酸在大肠(36℃体温)存留时间一旦超过24小时,就会产生腐败菌,腐败菌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被人体二次吸收入血,引发人体慢性中毒。特别是便秘的人,每天平均不了一次大便,宿便中的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摄取粗细粮比例平衡
过去老祖宗们吃的都是粗粮,也就是说,小麦连同麸皮一同吃,而今,越吃越精细,就连蔬菜也要去掉皮再下锅。殊不知,膳食纤维素大部分在食物的皮壳中,如果什么都去掉皮再吃,人体就会缺乏粗纤维,便秘也就不足为奇了。粗纤维是唯一不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营养素,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大肠蠕动,润肠能便,美容祛斑,可以预防便秘。
酸碱食物摄取平衡
健康的人体体液呈弱酸性(P 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而能使体液呈碱性的无机阳离子只能通过食物获取;而能使体液呈酸性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不但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还能通过代谢产物中获取。因此,人体体液往往偏酸。
其次,如今酸性食物太多,例如:食品添加剂、烧烤食品、冷冻食品、大鱼大肉、膨化食品等都属于酸性食物。因此,人体体液更容易倾向于酸性(PH值在7.35以下),体液为碱性体质的人只占10%左右,90%的人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
当人体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当体液PH值低于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PH值下降到6.8~6.7时,人就会死亡。
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实验证明:亚健康、癌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全都是酸性体质。
那么,哪些是碱性食物?哪些又是酸性食物呢?碱性食物一般都是瓜果、蔬菜等植物性食品;酸性食物一般都是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哪些是酸性食物
强酸性食物:牡蛎、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奶酪、西点、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食物: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鲔鱼、奶油、马肉等。
弱酸性食物: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油炸豆腐、文蛤、泥鳅等。
哪些是碱性食物
强碱性食物:茶叶、白菜、柿子、黄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西瓜、葡萄、葡萄干、草莓、板粟、葡萄酒、天然绿藻类等。
中碱性食物: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弱碱性食物:豆腐、竹笋、马铃薯、蘑菇、油菜、南瓜、芹菜、莲藕、洋葱、茄子、南瓜、牛奶、苹果、梨、樱桃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