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脾脏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脾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包括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从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上来看,研究组都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脾脏占位可首选腹腔镜脾切除术进行治疗,此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患者预后状况较好,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脾脏占位;开腹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
研究报告称,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临床疗效。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脾脏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为两组,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脾脏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如B超、CT检查等等,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中脾脏占位的诊断标准。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包含男16例,女9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48.22±1.78)岁。研究组中包含男17例,女8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年龄(49.07±1.68)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患者均不存在智力和沟通障碍,都可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各项治疗工作,且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将头抬高20度左右,患者朝右边侧斜倾45度,建立观察孔,并在相应位置建立操作孔,脾胃韧带可采用超声刀进行分离,其次脾下极的脾结肠韧带、脾膈韧带、背后侧脾肾韧带,腔内脾蒂采用直线型切割钉合器进行离断,将脾脏完整切除,放到标本袋中,夹碎后,将脾取出。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脾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均和研究组一致,在左侧上腹部肋缘下方大约15厘米进行斜切口,进入腹部,将脾周韧带游离,脾蒂离断后,移除脾脏。
1.3 指标判定
患者治疗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各患者体征指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状况等等,并做好记录,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包括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从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上来看,研究组都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比较少见的疾病则为脾脏占位,此疾病在早期时其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性,一般在进行体检时采用医学影像技术时发现的几率较大,但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的区分出疾病的良性或恶性,临床中,诊断治疗脾脏占位的较为可靠的方式则为脾脏切除。传统的脾脏切除术多为开腹脾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医学界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腹腔镜脾切除术将逐步取代开腹脾切除术。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采取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此项可能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难度较大有一定关系。人体脾脏较为脆弱,血管多,出血的可能性较大,且与周围其他器官紧密相连,为达到美容目的,从12mm的切口中取出脾脏所耗费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平均进食时间均优于开腹脾切除术,再次证实,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治疗脾脏占位可首选腹腔镜脾切除术进行治疗,此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患者预后状况较好。, 百拇医药(王兆雄 武星君)
【关键词】脾脏占位;开腹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
研究报告称,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临床疗效。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脾脏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为两组,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脾脏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如B超、CT检查等等,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中脾脏占位的诊断标准。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包含男16例,女9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48.22±1.78)岁。研究组中包含男17例,女8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平均年龄(49.07±1.68)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患者均不存在智力和沟通障碍,都可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各项治疗工作,且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将头抬高20度左右,患者朝右边侧斜倾45度,建立观察孔,并在相应位置建立操作孔,脾胃韧带可采用超声刀进行分离,其次脾下极的脾结肠韧带、脾膈韧带、背后侧脾肾韧带,腔内脾蒂采用直线型切割钉合器进行离断,将脾脏完整切除,放到标本袋中,夹碎后,将脾取出。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脾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均和研究组一致,在左侧上腹部肋缘下方大约15厘米进行斜切口,进入腹部,将脾周韧带游离,脾蒂离断后,移除脾脏。
1.3 指标判定
患者治疗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各患者体征指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状况等等,并做好记录,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包括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从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上来看,研究组都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比较少见的疾病则为脾脏占位,此疾病在早期时其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性,一般在进行体检时采用医学影像技术时发现的几率较大,但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的区分出疾病的良性或恶性,临床中,诊断治疗脾脏占位的较为可靠的方式则为脾脏切除。传统的脾脏切除术多为开腹脾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医学界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腹腔镜脾切除术将逐步取代开腹脾切除术。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分别采取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此项可能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难度较大有一定关系。人体脾脏较为脆弱,血管多,出血的可能性较大,且与周围其他器官紧密相连,为达到美容目的,从12mm的切口中取出脾脏所耗费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术中平均出血量和术后平均进食时间均优于开腹脾切除术,再次证实,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治疗脾脏占位可首选腹腔镜脾切除术进行治疗,此治疗方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患者预后状况较好。, 百拇医药(王兆雄 武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