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索小儿急慢性阑尾炎在进行彩超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以患者的病理检查和手术所见为标准,将患者的超声检查与标准相对照,进而讨论超声检查对于诊断患者的急性阑尾炎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其检出率为93.48%,漏诊率为6.52%。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急慢性阑尾炎方面的灵敏度较高,且费用低廉、无射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尤其适用于小儿。
【关键词】超声检查;急慢性阑尾炎;应用价值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常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及仪器检查进行明确诊断,然而约有30%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给临床确诊带来难度。尤其是小儿患者,由于年纪小,对疾病还无法正确描述,不能清楚的说出腹痛时间及疼痛部位,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为免延误病情,选择正确的诊断仪器是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对小儿急慢性阑尾炎在进行彩超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与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2岁,平均年龄为(7.82±2.63)岁;男性51例,女性41例;发病时间为3~15天,平均发病时间(5.12±1.33)天。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等,并经病理诊断为阑尾炎。所有患儿经采取超声检查,且患儿及家属自愿配合本次调查研究。
1.2设备与检查方法
检查所选用的仪器主要是ALOKA-SSD-3500、Voluson 730,常规采用3.5MHZ凸阵探头,阑尾病变位置表浅的可结合10MHZ高频线阵探头。患儿在检查中主要采用的是仰卧位,在患儿的右下腹的压痛点以及常规位置的多个切面、多个方位进行检查,之后要细心、密切的对患者阑尾的大小、形状、腔内情况、有无积液等进行观察,必要时需要缓缓的对探头两端进行加压,以将患儿的腹腔组织推开,以便能对患儿的静脉、腰大肌、盲端的管状结构进行观察,进而进行确诊。
1.3检查诊断标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增大,直径稍增大,超过0.6cm,边界较清晰,腔内可见少量无回声区,周围无异常回声,探头加压后形态不改变,横切面似“同心圆”征;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增粗,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晰,浆膜层连续性好回声增强,管腔扩张,积液增多,积液透声差,黏膜毛糙连续中断,阑尾周围或肠间常见无回声区;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明显增粗,壁明显增厚,轮廓模糊,层次结构不清、不连续,管腔内无回声区,透声极差,阑尾周围有较多渗出性无回声区;阑尾周围脓肿:回盲区可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或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部分病例可于脓肿的一侧见增粗断续的阑尾回声;慢性阑尾炎:阑尾略显增粗,且回声变强,浆膜层毛糙,右下腹局限性淋巴结明显肿大,且腹肠管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相对活动度降低。
2结果
92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及慢性阑尾炎分别为:21例、39例、13例、7例、12例。超声检查其检出率为93.48%,漏诊率为6.52%,超声检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阑尾是人体内的淋巴器官,其淋巴组织从婴幼儿时期自母体出生后就已开始出现,其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对内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关数据显示,小儿在学龄前发生阑尾穿孔率高达30%~60%,从出现阑尾炎的症状到发生穿孔大概需要36~48h,如果没有在这时间段内进行诊断治疗,其穿孔发生率将高达65%,为此早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国内学者对高、低频超声诊断阑尾炎符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低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3%,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认为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病变可为临床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本次研究中显示,我院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其检出率为93.48%,漏诊率为6.52%。高频超声不受小儿腹壁厚度的影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早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方面,阑尾肿胀不明显,且体征较不典型,此时超声检查对于病变阑尾的声像显示结果容易受仪器设备及操作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是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在诊断肠气较多或阑尾异位时也容易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
总的来说,超声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伤、重复性好,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的很有价值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方法。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急慢性阑尾炎,且能根据其声像特征分型诊断,给临床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百拇医药(马元)
【关键词】超声检查;急慢性阑尾炎;应用价值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常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及仪器检查进行明确诊断,然而约有30%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给临床确诊带来难度。尤其是小儿患者,由于年纪小,对疾病还无法正确描述,不能清楚的说出腹痛时间及疼痛部位,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为免延误病情,选择正确的诊断仪器是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对小儿急慢性阑尾炎在进行彩超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与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2岁,平均年龄为(7.82±2.63)岁;男性51例,女性41例;发病时间为3~15天,平均发病时间(5.12±1.33)天。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等,并经病理诊断为阑尾炎。所有患儿经采取超声检查,且患儿及家属自愿配合本次调查研究。
1.2设备与检查方法
检查所选用的仪器主要是ALOKA-SSD-3500、Voluson 730,常规采用3.5MHZ凸阵探头,阑尾病变位置表浅的可结合10MHZ高频线阵探头。患儿在检查中主要采用的是仰卧位,在患儿的右下腹的压痛点以及常规位置的多个切面、多个方位进行检查,之后要细心、密切的对患者阑尾的大小、形状、腔内情况、有无积液等进行观察,必要时需要缓缓的对探头两端进行加压,以将患儿的腹腔组织推开,以便能对患儿的静脉、腰大肌、盲端的管状结构进行观察,进而进行确诊。
1.3检查诊断标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增大,直径稍增大,超过0.6cm,边界较清晰,腔内可见少量无回声区,周围无异常回声,探头加压后形态不改变,横切面似“同心圆”征;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增粗,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晰,浆膜层连续性好回声增强,管腔扩张,积液增多,积液透声差,黏膜毛糙连续中断,阑尾周围或肠间常见无回声区;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明显增粗,壁明显增厚,轮廓模糊,层次结构不清、不连续,管腔内无回声区,透声极差,阑尾周围有较多渗出性无回声区;阑尾周围脓肿:回盲区可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或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部分病例可于脓肿的一侧见增粗断续的阑尾回声;慢性阑尾炎:阑尾略显增粗,且回声变强,浆膜层毛糙,右下腹局限性淋巴结明显肿大,且腹肠管与周围组织存在粘连,相对活动度降低。
2结果
92例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及慢性阑尾炎分别为:21例、39例、13例、7例、12例。超声检查其检出率为93.48%,漏诊率为6.52%,超声检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阑尾是人体内的淋巴器官,其淋巴组织从婴幼儿时期自母体出生后就已开始出现,其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对内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关数据显示,小儿在学龄前发生阑尾穿孔率高达30%~60%,从出现阑尾炎的症状到发生穿孔大概需要36~48h,如果没有在这时间段内进行诊断治疗,其穿孔发生率将高达65%,为此早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国内学者对高、低频超声诊断阑尾炎符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低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3%,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认为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病变可为临床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本次研究中显示,我院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其检出率为93.48%,漏诊率为6.52%。高频超声不受小儿腹壁厚度的影响,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分型符合率高,可为临床早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方面,阑尾肿胀不明显,且体征较不典型,此时超声检查对于病变阑尾的声像显示结果容易受仪器设备及操作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是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在诊断肠气较多或阑尾异位时也容易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
总的来说,超声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伤、重复性好,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的很有价值的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方法。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急慢性阑尾炎,且能根据其声像特征分型诊断,给临床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百拇医药(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