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比较分析
【摘要】中医与西医在我国近代曾有过几次较为激烈的交锋。本文通过对中医与西医的生命认知、病理解释、五脏概念等进行比较,来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差别。
【关键词】中医;西医;比较分析
将中医与西医进行比较,展现中医与西医的思维独特性及差异性,可对现在科学发展予以审慎的反思。而且医与西医的比较可以在思想层面予以澄清,对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中国正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中医具有高度的本土特色,如何与世界接轨也从侧面对我国当前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1对生命的认知
在西医中,目前生物医学模式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还原论,就是将生命、人体及疾病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低级运动形式当中,以此类低级运动形式规律对生命、人体、疾病规律进行阐述。中医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与西医存在较高显著的差异性。由于中国古代元气论自然观的存在,使得中医生命观属于整体论模式。在《内经》中提到,生命自身由物质性的“气”而构成,生命在活动,表明“气”在运动。与西方本源论相对应的,中国老子提出“道”之学说,然后通过不断演变,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医学通过“精气”对生命奥秘进行探索阐述。因为人体生命在不断活动中,构成人体气的生命力表现,所以人类机体出现的物质代谢等生理活动,也就是“气化”。同时中医学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阴阳学说。生命同样为人体的对立双方,从平衡发展为不平衡,然后在不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发生了对立统一的运动。此类动态平衡现象,也显示出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相关性。在中医理论中,人身构成一个小天地,而人类机体的形态结构则与天地对应,“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2病理解释
西医模式通过不断的历史演变,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模式,对于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西医学中认为人患病是由于受到病菌感染,传染病是因病原微生物侵入而导致机体出现疾病,且可在人群中出现局部性或广泛性的流行现象。通过对生物学微观方面的不断研究发现,在现在生物学中,有的疾病与基因具有一定的关系所。基于存在不同的生命观,使得中医在解释疾病时的观点与西医存在较高差异性。在传统中医中,疾病具有较多种类多,但是所有疾病对生理形成的损伤,基本都是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脏腑虚实与功能紊乱等导致的。当疾病发生后,由整体进行探讨,是人体正常生理无法保持动态平衡,所以不可单纯观察病症表现的有限部位,当疾病发生后应同整体通观对病变进行考虑,与整体生理功能存在密切关系。传统医学病因学中较为重要的理论为“三因致病论”,《三因方》提到“内因”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导致“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外因”为寒暑燥湿风热六淫和瘟疫之气,造成“先自经络流入,和合于脏腑”,“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虎狼毒虫、金疮矮折等偶然性致病因素。寒暑燥湿风为天气变幻的五种形态,此五种形态也就是机体人体生理发育的重要条件,但因为发生异常改变,往往会导致疾病发生。在中医学中,疾病发生具有较为复杂的原因,但关键点为“过用失中”,超过常度则会导致疾病发生。
3五脏概念
在中医学中,“五脏”为藏象学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脏为心、肝、脾、肺、肾,通过经络与六腑相表里,开窍于五官,其华在体,主精神、情志、体液,通过阴阳五行在生理上發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或在功能上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五脏”属于一个整体,且显示出时间医学的临床特性。在西医学中,心、肝、脾、肺、肾属于人体脏腑中较为重要的五个独立脏器,不论是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还是病理病机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等进行调节,从而与全身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中医“心肝脾肺肾”与西医进行对比,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同名五脏属于同源但是异物。中医学中,五脏源自实体解剖,其涉及到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同名五脏具有相同的解剖位置,大体上为同一实体,但是脾脏位置目前依然存疑,功能会涉及到多个脏腑、系统或能量代谢的基本单位。中医五脏概念系统与现代医学整体调控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沟通性。中医与西医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同一脏器具有相同名称,形态大体相同,但是其功能差异显著。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属于“形”相近,气”不同。“五脏之气”在五脏六腑内运行,而且在于各个经络内运行,对“五脏之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使得人体形成有机整体。因为“五 脏之气”在全身进行运行,所以在中医学中,“五脏”功能并非单指一个器官的功能。例如“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助心行血”,在中医学中,“肺”所具有的功能发挥着,西医学中呼吸、内分泌、泌尿等相关系统的功能。在功能方面,中医脏腑并非单纯的一个个具体器官,而应该作为功能体系进行理解,其功能为多个具体器官的集合。在《内经》中提到“五脏之气”无法正常运行会导致疾病的形成,因此当一个脏腑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时,会导致同体系内的多个器官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人体。
4总结
正确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及联系,能够对我国中医学进行更为良好的认知,可通过西医的认知,将其相关知识应用到中医传统医学中,使得中医学得到更为科学的发展。 (缪思尧)
【关键词】中医;西医;比较分析
将中医与西医进行比较,展现中医与西医的思维独特性及差异性,可对现在科学发展予以审慎的反思。而且医与西医的比较可以在思想层面予以澄清,对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中国正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中医具有高度的本土特色,如何与世界接轨也从侧面对我国当前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1对生命的认知
在西医中,目前生物医学模式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还原论,就是将生命、人体及疾病的高级运动形式归结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低级运动形式当中,以此类低级运动形式规律对生命、人体、疾病规律进行阐述。中医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与西医存在较高显著的差异性。由于中国古代元气论自然观的存在,使得中医生命观属于整体论模式。在《内经》中提到,生命自身由物质性的“气”而构成,生命在活动,表明“气”在运动。与西方本源论相对应的,中国老子提出“道”之学说,然后通过不断演变,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医学通过“精气”对生命奥秘进行探索阐述。因为人体生命在不断活动中,构成人体气的生命力表现,所以人类机体出现的物质代谢等生理活动,也就是“气化”。同时中医学中也包含了一定的阴阳学说。生命同样为人体的对立双方,从平衡发展为不平衡,然后在不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发生了对立统一的运动。此类动态平衡现象,也显示出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相关性。在中医理论中,人身构成一个小天地,而人类机体的形态结构则与天地对应,“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2病理解释
西医模式通过不断的历史演变,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模式,对于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西医学中认为人患病是由于受到病菌感染,传染病是因病原微生物侵入而导致机体出现疾病,且可在人群中出现局部性或广泛性的流行现象。通过对生物学微观方面的不断研究发现,在现在生物学中,有的疾病与基因具有一定的关系所。基于存在不同的生命观,使得中医在解释疾病时的观点与西医存在较高差异性。在传统中医中,疾病具有较多种类多,但是所有疾病对生理形成的损伤,基本都是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脏腑虚实与功能紊乱等导致的。当疾病发生后,由整体进行探讨,是人体正常生理无法保持动态平衡,所以不可单纯观察病症表现的有限部位,当疾病发生后应同整体通观对病变进行考虑,与整体生理功能存在密切关系。传统医学病因学中较为重要的理论为“三因致病论”,《三因方》提到“内因”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导致“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外因”为寒暑燥湿风热六淫和瘟疫之气,造成“先自经络流入,和合于脏腑”,“不内外因”为饮食饥饱、虎狼毒虫、金疮矮折等偶然性致病因素。寒暑燥湿风为天气变幻的五种形态,此五种形态也就是机体人体生理发育的重要条件,但因为发生异常改变,往往会导致疾病发生。在中医学中,疾病发生具有较为复杂的原因,但关键点为“过用失中”,超过常度则会导致疾病发生。
3五脏概念
在中医学中,“五脏”为藏象学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脏为心、肝、脾、肺、肾,通过经络与六腑相表里,开窍于五官,其华在体,主精神、情志、体液,通过阴阳五行在生理上發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或在功能上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五脏”属于一个整体,且显示出时间医学的临床特性。在西医学中,心、肝、脾、肺、肾属于人体脏腑中较为重要的五个独立脏器,不论是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还是病理病机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等进行调节,从而与全身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整体。中医“心肝脾肺肾”与西医进行对比,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同名五脏属于同源但是异物。中医学中,五脏源自实体解剖,其涉及到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同名五脏具有相同的解剖位置,大体上为同一实体,但是脾脏位置目前依然存疑,功能会涉及到多个脏腑、系统或能量代谢的基本单位。中医五脏概念系统与现代医学整体调控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沟通性。中医与西医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同一脏器具有相同名称,形态大体相同,但是其功能差异显著。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属于“形”相近,气”不同。“五脏之气”在五脏六腑内运行,而且在于各个经络内运行,对“五脏之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使得人体形成有机整体。因为“五 脏之气”在全身进行运行,所以在中医学中,“五脏”功能并非单指一个器官的功能。例如“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助心行血”,在中医学中,“肺”所具有的功能发挥着,西医学中呼吸、内分泌、泌尿等相关系统的功能。在功能方面,中医脏腑并非单纯的一个个具体器官,而应该作为功能体系进行理解,其功能为多个具体器官的集合。在《内经》中提到“五脏之气”无法正常运行会导致疾病的形成,因此当一个脏腑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时,会导致同体系内的多个器官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人体。
4总结
正确认识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及联系,能够对我国中医学进行更为良好的认知,可通过西医的认知,将其相关知识应用到中医传统医学中,使得中医学得到更为科学的发展。 (缪思尧)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