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室中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并对护理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存在7例患者由急诊科室转入重症监护室,存在7例患者仍在急诊科室延续治疗,10例患者在相关科室各生命体征已达到稳定状态并办理出院,我科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中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采取急诊治疗加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对疾病进行控制,值得在临床中得以推广。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护理
休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它是由于机体受致病因素的严重影响后,体内血液循环的有效血量骤减,导致机体组织严重失血缺氧,从而致使细胞受损和神经失调的一种症候群。休克在临床中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中对其治疗和护理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针对效果好且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以使患者在疗效和护理方面得到有效保证,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现做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2-5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2.3)岁。经过患者送入急诊室后经过诊治,确诊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其中车祸所致患者共计17例,手术不当导致大出血患者1例,遭受暴力伤害患者8例。经过检查,患者存在精神高度紧张、呼吸急促、四肢温度异常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1.2.1主要的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失血过多,应对患者进行补充血液容量,并对患者进行滴注含量为1500ml-2000ml的平衡盐,滴注方式为静脉滴注,并且需要在40分钟之内完成静滴,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血压来判断输血是否继续进行。除此之外,若在输血过程中,患者仍存在出血状况,应立即止血,若止血无效,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2.2主要的护理方法
1.2.2.1病情严重的患者护理方法
由于这部分患者处于高危状态,所以应该由急诊科室转入重症监护室,并进行专人护理,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开通静脉通路,并对患者的CVP状况进行监测。
1.2.2.2急诊科室对患者的护理
按照相应的补液原则对患者进行补液,先后依次输入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并对补液量、补液时间、速度以及补液的种类进行记录,记录的目的在于为后期治疗提供治疗信息,溶液输入完毕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每20分钟对患者进行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的测量,并逐一记录,并对患者的意识以及表情和肢体反应进行仔细观察,若患者出现平静、能正常交谈、呼吸均匀,则证明患者的休克症状得以好转。除此之外,还应该抬高患者的头部以及四肢,使患者呈中凹卧位,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的腹腔中的脏器向上移动,从而造成患者心脏和肺部功能受到影响,这种做法还会是患者的回心血量能够得到增加,同时也能够对脑补血流进行改善。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相关的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对其进行检验,采用(x平均数±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率(%)进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差异显著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存在7例患者由急诊科室转入重症监护室,存在7例患者仍在急診科室延续治疗,存在10例患者各生命体征己达到稳定状态并办理出院,存在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通过统计可得知,本组的死亡率为7.69%。
3讨论
在临床中休克疾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只要分为前期、中期和晚期,当休克处于中期阶段过程中,患者的血量流失一般能够达到900-1500ml,约占身体血液总量的30%左右,并且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形成重要的影响。当患者休克处于晚期的阶段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己经处于非常微弱的状况,并且会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患者会出现弥漫性血管内部凝血、多器官功能出现衰竭等,并且当患者处于非常严重的状况或是各种并发症不能够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走向死亡。由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极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通过本次研究,存在7例患者仍在急诊科室延续治疗,存在10例患者各生命体征己达到稳定状态并办理出院,存在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通过统计可得知,本组的死亡率为7.69%,可见,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与科学护理干预相组合,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而言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病症方面的表现非常严重,应采取及时治疗加科学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严远丽)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护理
休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它是由于机体受致病因素的严重影响后,体内血液循环的有效血量骤减,导致机体组织严重失血缺氧,从而致使细胞受损和神经失调的一种症候群。休克在临床中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中对其治疗和护理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针对效果好且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以使患者在疗效和护理方面得到有效保证,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现做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2-5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6±2.3)岁。经过患者送入急诊室后经过诊治,确诊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其中车祸所致患者共计17例,手术不当导致大出血患者1例,遭受暴力伤害患者8例。经过检查,患者存在精神高度紧张、呼吸急促、四肢温度异常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1.2.1主要的治疗方法
由于患者失血过多,应对患者进行补充血液容量,并对患者进行滴注含量为1500ml-2000ml的平衡盐,滴注方式为静脉滴注,并且需要在40分钟之内完成静滴,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血压来判断输血是否继续进行。除此之外,若在输血过程中,患者仍存在出血状况,应立即止血,若止血无效,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2.2主要的护理方法
1.2.2.1病情严重的患者护理方法
由于这部分患者处于高危状态,所以应该由急诊科室转入重症监护室,并进行专人护理,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开通静脉通路,并对患者的CVP状况进行监测。
1.2.2.2急诊科室对患者的护理
按照相应的补液原则对患者进行补液,先后依次输入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并对补液量、补液时间、速度以及补液的种类进行记录,记录的目的在于为后期治疗提供治疗信息,溶液输入完毕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每20分钟对患者进行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的测量,并逐一记录,并对患者的意识以及表情和肢体反应进行仔细观察,若患者出现平静、能正常交谈、呼吸均匀,则证明患者的休克症状得以好转。除此之外,还应该抬高患者的头部以及四肢,使患者呈中凹卧位,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的腹腔中的脏器向上移动,从而造成患者心脏和肺部功能受到影响,这种做法还会是患者的回心血量能够得到增加,同时也能够对脑补血流进行改善。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相关的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对其进行检验,采用(x平均数±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率(%)进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差异显著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存在7例患者由急诊科室转入重症监护室,存在7例患者仍在急診科室延续治疗,存在10例患者各生命体征己达到稳定状态并办理出院,存在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通过统计可得知,本组的死亡率为7.69%。
3讨论
在临床中休克疾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只要分为前期、中期和晚期,当休克处于中期阶段过程中,患者的血量流失一般能够达到900-1500ml,约占身体血液总量的30%左右,并且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形成重要的影响。当患者休克处于晚期的阶段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己经处于非常微弱的状况,并且会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患者会出现弥漫性血管内部凝血、多器官功能出现衰竭等,并且当患者处于非常严重的状况或是各种并发症不能够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走向死亡。由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极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通过本次研究,存在7例患者仍在急诊科室延续治疗,存在10例患者各生命体征己达到稳定状态并办理出院,存在2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通过统计可得知,本组的死亡率为7.69%,可见,对患者进行急诊治疗与科学护理干预相组合,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而言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病症方面的表现非常严重,应采取及时治疗加科学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严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