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2 01 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 0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 0例和对照组3 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术后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和植皮区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 7%;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 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分析
临床以往针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主要采取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和残端修整术治疗,但因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指端敏感及痛性神经瘤等术后并发症,从而导致术后效果明显下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是近年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为此,本次我院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指端皮肤缺损面积1.5cmxl.Ocm~2.5cmx2.Ocm,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为(37.5土3.3)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9-65岁,平均年龄为(37.O土3.2)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实施臂丛麻醉,常规彻底清创后,将手指侧方的掌侧皮肤和指背皮肤交界处作为皮瓣筋膜蒂和皮瓣的轴线,根据受损区创面形状及皮肤质地在手指近节处设计皮瓣,沿轴线设计筋膜蒂。将皮瓣侧缘切开后,寻找指固有动脉及神经,并解剖游离皮瓣,在起始处结扎切断有指固有动脉的皮支。以“S”形切开皮肤及真皮,牵开皮肤显露手指侧方的筋膜,在轴线两侧3-5mm处纵向切开筋膜,解剖游离皮瓣和皮瓣筋膜蒂,将携带指固有神经皮支皮瓣移位在手指远端修复创面与指固有神经残端进行吻合,重建后实施缝合。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皮瓣设计:在中节指骨中远1/3处作为皮瓣蒂部旋转点,避免超过远指间关节;在患指近节指侧方以中、近节指动脉设计轴点,以点至指根部指动脉搏动处连线为轴;皮瓣据指端创面外形和大小在指根部设计皮瓣略大于创面,以画线笔术中画线标识,皮瓣宽度两侧不超过指掌、背侧的正中线,近端切取范围不超过掌指横纹,面积2~6cm2,解剖平面为深筋膜和腱鞘浅层之间的疏松层。皮瓣切取和创面修复:采取臂丛神经麻醉阻滞,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首先将患者手部油污或污物用香皂或洗手液洗净,再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液和稀释碘伏溶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并将创面边缘的污垢清理干净。常规液消毒铺无菌巾单,修剪创缘,采用电刀电凝创缘活动性出血。将皮瓣近端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分离,显露神经血管束,沿标识从指背侧切取皮瓣。在显微镜下游离出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分支,皮瓣近端指动脉使用血管夹临时夹闭,松开止血带,若创缘渗血,皮瓣红润,则结扎切断指动脉近端,在指动脉深层游离皮瓣,皮瓣切取成功后经明道旋转皮瓣。皮瓣内尽量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远端创缘内指端固有神经断端吻合。避免蒂部过紧影响皮瓣血运。皮瓣切取处取同侧前臂或上臂内侧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覆盖,加压打包固定缝合,对取皮区直接缝合。7天对植皮加压打包处拆线,术后2周对皮瓣缝合处进行拆线。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愈合恢复较好、无任何不良症状及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接近正常皮肤,手的感觉动能存在则为“显效”;患者术后皮瓣愈合效果良好、有轻微不良症状出现及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接近正常皮肤,手的感觉动能存在则为“有效”;患者术后皮瓣成活及愈合恢复较差,存在不良症状发生,出现皮肤质地稍硬,感觉差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l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组间患者基本计数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结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观察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指皮瓣和植皮区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研究组30例患者未出现坏死感染现象发生,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淤紫水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经过及时处理,创面愈合及手的感觉动能恢复良好;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感染、淤紫和水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经过处理后创面愈合。两组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术后观察随访,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直接影响手指美观以及功能受限,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并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指端皮肤缺损修复水平,确保患者術后手指长度及感觉,可为患者减轻生活及心理影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具有手术简单、不损伤指固有神经、静脉回流好及耐磨等优点,使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较快,该方法对手指指端多种组织缺损均可实施修复。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并将其与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显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效果较好,之所以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该方法具有方便、不影响邻指及手指血供等优点。同时皮瓣与受区质地相似,使皮瓣存活率提高,可有效确保手指长度以及外观效果,而且皮瓣本身带有指固神经背侧分支与与远端创缘内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使患者术后不易出现瘢痕挛缩以及手指屈曲畸形等缺陷。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结果明显优于采用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对照组的9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观察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指皮瓣和植皮区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研究组30例患者未出现坏死感染现象发生,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淤紫水泡,经过及时处理,创面愈合及手的感觉动能恢复良好;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感染、淤紫和水泡,经过处理后创面愈合。通过以上结果表明,针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患者恢复手指美观以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王利锋)
【关键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分析
临床以往针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主要采取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和残端修整术治疗,但因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指端敏感及痛性神经瘤等术后并发症,从而导致术后效果明显下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是近年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得到医生及患者的认可。为此,本次我院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指端皮肤缺损面积1.5cmxl.Ocm~2.5cmx2.Ocm,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为(37.5土3.3)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9-65岁,平均年龄为(37.O土3.2)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实施臂丛麻醉,常规彻底清创后,将手指侧方的掌侧皮肤和指背皮肤交界处作为皮瓣筋膜蒂和皮瓣的轴线,根据受损区创面形状及皮肤质地在手指近节处设计皮瓣,沿轴线设计筋膜蒂。将皮瓣侧缘切开后,寻找指固有动脉及神经,并解剖游离皮瓣,在起始处结扎切断有指固有动脉的皮支。以“S”形切开皮肤及真皮,牵开皮肤显露手指侧方的筋膜,在轴线两侧3-5mm处纵向切开筋膜,解剖游离皮瓣和皮瓣筋膜蒂,将携带指固有神经皮支皮瓣移位在手指远端修复创面与指固有神经残端进行吻合,重建后实施缝合。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皮瓣设计:在中节指骨中远1/3处作为皮瓣蒂部旋转点,避免超过远指间关节;在患指近节指侧方以中、近节指动脉设计轴点,以点至指根部指动脉搏动处连线为轴;皮瓣据指端创面外形和大小在指根部设计皮瓣略大于创面,以画线笔术中画线标识,皮瓣宽度两侧不超过指掌、背侧的正中线,近端切取范围不超过掌指横纹,面积2~6cm2,解剖平面为深筋膜和腱鞘浅层之间的疏松层。皮瓣切取和创面修复:采取臂丛神经麻醉阻滞,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首先将患者手部油污或污物用香皂或洗手液洗净,再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液和稀释碘伏溶液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并将创面边缘的污垢清理干净。常规液消毒铺无菌巾单,修剪创缘,采用电刀电凝创缘活动性出血。将皮瓣近端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分离,显露神经血管束,沿标识从指背侧切取皮瓣。在显微镜下游离出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分支,皮瓣近端指动脉使用血管夹临时夹闭,松开止血带,若创缘渗血,皮瓣红润,则结扎切断指动脉近端,在指动脉深层游离皮瓣,皮瓣切取成功后经明道旋转皮瓣。皮瓣内尽量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远端创缘内指端固有神经断端吻合。避免蒂部过紧影响皮瓣血运。皮瓣切取处取同侧前臂或上臂内侧全厚皮片游离植皮覆盖,加压打包固定缝合,对取皮区直接缝合。7天对植皮加压打包处拆线,术后2周对皮瓣缝合处进行拆线。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愈合恢复较好、无任何不良症状及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接近正常皮肤,手的感觉动能存在则为“显效”;患者术后皮瓣愈合效果良好、有轻微不良症状出现及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接近正常皮肤,手的感觉动能存在则为“有效”;患者术后皮瓣成活及愈合恢复较差,存在不良症状发生,出现皮肤质地稍硬,感觉差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l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组间患者基本计数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结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观察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指皮瓣和植皮区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研究组30例患者未出现坏死感染现象发生,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淤紫水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经过及时处理,创面愈合及手的感觉动能恢复良好;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感染、淤紫和水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经过处理后创面愈合。两组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术后观察随访,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0%,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直接影响手指美观以及功能受限,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并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指端皮肤缺损修复水平,确保患者術后手指长度及感觉,可为患者减轻生活及心理影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具有手术简单、不损伤指固有神经、静脉回流好及耐磨等优点,使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较快,该方法对手指指端多种组织缺损均可实施修复。本次研究中,我院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并将其与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进行效果对比。结果显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效果较好,之所以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该方法具有方便、不影响邻指及手指血供等优点。同时皮瓣与受区质地相似,使皮瓣存活率提高,可有效确保手指长度以及外观效果,而且皮瓣本身带有指固神经背侧分支与与远端创缘内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使患者术后不易出现瘢痕挛缩以及手指屈曲畸形等缺陷。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其结果明显优于采用指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术对照组的9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观察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指皮瓣和植皮区均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研究组30例患者未出现坏死感染现象发生,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淤紫水泡,经过及时处理,创面愈合及手的感觉动能恢复良好;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感染、淤紫和水泡,经过处理后创面愈合。通过以上结果表明,针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患者恢复手指美观以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王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