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致病与中医养生研究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养生在随着社会进步也越来越受重视。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与补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如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等。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各种学说和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七情学说等。本文围绕七情学说,探索七情致病机理及与中医养生的联系。【关键词】七情学说;七情致病;中医养生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众多學说中的一个基本学说,在中医学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皇帝内经》中就论述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而情志养生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七情学说概述
1.1七情学说的概念
七情是人体七种不同的情绪变化,中医学认为情志变化会影响疾病的病理过程,甚至影响病情变化,具体的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在内经中将七情与五脏结合,将情绪与五脏的活动进行联系。其中肝与怒相结合,成为肝在志为怒,其余分别为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心在志为喜,肾在志为恐,而悲与忧,惊与恐可同归一脏,因此七情与五脏完美的结合起来,成为五志,将七情与五脏密切联系,用以探究人体疾病及各个脏腑的相互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究,终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1.2七情致病的特点
(1)由内而生难以治愈。《皇帝内经》对于致病因素的描述大概分为两类,即外因与内因,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为从外而入,经人体口鼻或者皮肤毛发入侵人体,发病常较急骤,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预后较好。而七情致病与之不同,由内而生,对应五脏而直接使五脏受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五脏无法各司其职,病程常迁延不愈,预后常较差。
(2)易伤心神。中医学观点情志活动发起的起始点为心,虽然七情各有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