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探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现代西医用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治疗的同时辅佐以中药,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采集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较单纯的西医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疗效;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为肾脏内科中常见的疑难病症,简称慢性肾炎,该病起病时并不明显,病程进展绵长,病因冗杂,现代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不同原因所引发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从而肾小球基底膜发生病变,漏出大量蛋白质,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引发代谢紊乱、血液高凝和水肿等并发症,最终发展成肾衰竭状态,出现尿毒症等症状[1]。现代临床西医治疗多采用各类药物治疗,虽起效快,但长期服用西药所产生的副作用较大,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且患者容易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己成为当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常规模式。本次研究选取河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反馈后的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择90例慢性肾小球炎患者,患者均在2016年7月-2017年9月入院,患者及家属均表示知情及同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上加入中药辅佐,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1±10.6)岁,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病程为(2.58±2.51)年,其中慢性肾炎轻度19例,中度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7.3±10.1)岁,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病程(2.45±2.27)年,其中慢性肾炎轻度16例,中度29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 纳入标准
通常起病时无明显征兆,疾病发展过程长且慢,程度轻重不等,并在疾病的进展中,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减退等情况;患者可具有高血压、水肿、血尿和蛋白尿中的一项或数项;存在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等诱因引发,发作时可出现类似急性腎炎的表现。轻中度慢性肾炎的分级标准如下[2]:轻度慢性肾炎患者检查尿蛋白为持续(+~++),或检测的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1g,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明显可见的浮肿或轻度水肿,血压正常;临床表现存在或不存在血瘀的症状;中度慢性肾炎患者检查尿蛋被为持续(++~+++),或检测的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2g,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可存在一定程度的高血压与浮肿;临床表现存在血瘀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的西药治疗,饮食上选取低盐、优质蛋白的食物;采用各类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对症治疗高血压的症状,理想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首选ACEI或ARB类降压药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取Ca2+拮抗剂、α1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辅助治疗;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水肿者予以口服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纠正患者的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予以碳酸氢钠等药物对症治疗;控制感染,对合并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对照组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施治,结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中药。其中,脾肾阳虚者,给予真武汤加减治疗,水煎服,日-剂。风水浸表者,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以水煎服,日-剂。肺脾肾气虚者,给予黄芪汤加减治疗,以水煎服,日-剂。湿热壅盛者,予以疏凿饮子加减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对各组成员治疗前后的尿常规、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疗效分级为:①完全缓解,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测定小于200mg,和/或高倍镜下未观察到红细胞存在,肾功能无明显异常;②基本缓解,患者24小时减少的尿蛋白含量≥50%,和/或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小于3,肾功能检测的结果与基础值相差小于15%;③部分缓解(有效),患者24小时减少的尿蛋白含量≥25%,和/或高倍镜下检测到的红细胞数量小于5,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④无效,上述检测指征无变化或病情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各组成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情况比较
各组成员经过相应方案治疗后,通过测定各项指标后可观察到两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24h蛋白定量、血肌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西医认为任何年龄的人群均有催患慢性肾小球肾炎这一疾病的可能,该疾病的发病病机为持续高凝状态的肾小球,并认为这一疾病的生理病变属于变态反应的一种,减退的肾功能及不断地病变发展引发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现代临床上通常采取应用相关的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血脂、维持水钠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虽然起效较快,但作用周期长,副作用大,患者病情容易反复且痛苦;单纯使用中药疗法,使用不当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对肾脏产生毒性。因此,本次研究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佐了中医辨证用药的方式。传统中医认为,“虚劳”、“水肿”等包括了慢性肾小球肾炎这一疾病,起病多由于外邪内侵、年老体虚、饮食劳倦等有关,病理产物主要是瘀血、水湿等,阻滞经络脏腑,导致体内水液潴留,阻碍气血运行。人体水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运行与推动作用,其有赖于脾气的升清降浊,肺气的宣发肃降,心气的温煦推动以及肾气的开阖有度。只有全身各个脏腑之间功能正常,三焦才能发挥决渎的功能,膀胱的气化功能正常,水湿得以代谢。因此,中医治疗本病多以“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为主,兼顾温阳益气、利水消肿、健脾补肾强心等。本次研究的方剂中,山药和太子参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熟地、山茱萸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车前子、泽泻、大腹皮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丹参、益母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和黄芪有行血活血、补中益气的功效,而药理学研究表明[4],当归和黄芪有增强免疫力,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可参与体内的免疫调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辅佐了中药对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肾功能改善情况方面更胜一筹,临床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方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不耐受的程度,维护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相应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秀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152-1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53-15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158.
[4]汪萍,余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03):463., 百拇医药(张文静)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疗效;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为肾脏内科中常见的疑难病症,简称慢性肾炎,该病起病时并不明显,病程进展绵长,病因冗杂,现代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不同原因所引发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从而肾小球基底膜发生病变,漏出大量蛋白质,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引发代谢紊乱、血液高凝和水肿等并发症,最终发展成肾衰竭状态,出现尿毒症等症状[1]。现代临床西医治疗多采用各类药物治疗,虽起效快,但长期服用西药所产生的副作用较大,疾病的复发率较高且患者容易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己成为当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常规模式。本次研究选取河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反馈后的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择90例慢性肾小球炎患者,患者均在2016年7月-2017年9月入院,患者及家属均表示知情及同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上加入中药辅佐,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1±10.6)岁,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病程为(2.58±2.51)年,其中慢性肾炎轻度19例,中度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7.3±10.1)岁,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病程(2.45±2.27)年,其中慢性肾炎轻度16例,中度29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 纳入标准
通常起病时无明显征兆,疾病发展过程长且慢,程度轻重不等,并在疾病的进展中,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减退等情况;患者可具有高血压、水肿、血尿和蛋白尿中的一项或数项;存在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等诱因引发,发作时可出现类似急性腎炎的表现。轻中度慢性肾炎的分级标准如下[2]:轻度慢性肾炎患者检查尿蛋白为持续(+~++),或检测的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1g,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明显可见的浮肿或轻度水肿,血压正常;临床表现存在或不存在血瘀的症状;中度慢性肾炎患者检查尿蛋被为持续(++~+++),或检测的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2g,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可存在一定程度的高血压与浮肿;临床表现存在血瘀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的西药治疗,饮食上选取低盐、优质蛋白的食物;采用各类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对症治疗高血压的症状,理想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首选ACEI或ARB类降压药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取Ca2+拮抗剂、α1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辅助治疗;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水肿者予以口服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纠正患者的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予以碳酸氢钠等药物对症治疗;控制感染,对合并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服用对照组的西药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施治,结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的不同证型给予相应中药。其中,脾肾阳虚者,给予真武汤加减治疗,水煎服,日-剂。风水浸表者,给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以水煎服,日-剂。肺脾肾气虚者,给予黄芪汤加减治疗,以水煎服,日-剂。湿热壅盛者,予以疏凿饮子加减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对各组成员治疗前后的尿常规、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疗效分级为:①完全缓解,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测定小于200mg,和/或高倍镜下未观察到红细胞存在,肾功能无明显异常;②基本缓解,患者24小时减少的尿蛋白含量≥50%,和/或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数量小于3,肾功能检测的结果与基础值相差小于15%;③部分缓解(有效),患者24小时减少的尿蛋白含量≥25%,和/或高倍镜下检测到的红细胞数量小于5,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④无效,上述检测指征无变化或病情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各组成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情况比较
各组成员经过相应方案治疗后,通过测定各项指标后可观察到两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均有所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24h蛋白定量、血肌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西医认为任何年龄的人群均有催患慢性肾小球肾炎这一疾病的可能,该疾病的发病病机为持续高凝状态的肾小球,并认为这一疾病的生理病变属于变态反应的一种,减退的肾功能及不断地病变发展引发了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现代临床上通常采取应用相关的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血脂、维持水钠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虽然起效较快,但作用周期长,副作用大,患者病情容易反复且痛苦;单纯使用中药疗法,使用不当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对肾脏产生毒性。因此,本次研究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佐了中医辨证用药的方式。传统中医认为,“虚劳”、“水肿”等包括了慢性肾小球肾炎这一疾病,起病多由于外邪内侵、年老体虚、饮食劳倦等有关,病理产物主要是瘀血、水湿等,阻滞经络脏腑,导致体内水液潴留,阻碍气血运行。人体水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运行与推动作用,其有赖于脾气的升清降浊,肺气的宣发肃降,心气的温煦推动以及肾气的开阖有度。只有全身各个脏腑之间功能正常,三焦才能发挥决渎的功能,膀胱的气化功能正常,水湿得以代谢。因此,中医治疗本病多以“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为主,兼顾温阳益气、利水消肿、健脾补肾强心等。本次研究的方剂中,山药和太子参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熟地、山茱萸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车前子、泽泻、大腹皮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丹参、益母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和黄芪有行血活血、补中益气的功效,而药理学研究表明[4],当归和黄芪有增强免疫力,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可参与体内的免疫调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辅佐了中药对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肾功能改善情况方面更胜一筹,临床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方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不耐受的程度,维护患者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较为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相应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秀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152-1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53-15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158.
[4]汪萍,余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03):463., 百拇医药(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