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3年1月2017年12月无偿献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5年间献血者不合格率为5.64%。 ALT、HBsAg、抗-HCV、杭-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3.76%、0.68%、0.11%、0.08%、1.01%。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NAT检测总不合格率为0.10%。结论:ALT为主要不合格因素。合理利用和保障血源,确保临床血液的质和量,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无偿献血;传染性标志物;结果分析
随着献血队伍的日益壮大和采血量的增加,血液安全成为采供血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降低输血传播病毒性的风险,血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检测方法等)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2010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全国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试点工作,2012年《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新增献血前ALA检测,说明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笔者对本市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97505份無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3年1月-2017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97505份。
1.2 仪器与试剂
(1)酶免检测仪器包括哈美顿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全自动酶免后处理系统FAME24/20,24/30;酶标仪由Tecan/Sunrise/BioTeK808提供。试剂:ALA为北京瑞尔达;HBsAg为科华,伯乐;抗-CV为科华,万泰,奥索;抗-HIV为科华,万泰,伯乐;抗-TP为科华,万泰,吉比爱;ALA和ELISA质控品为中生北控,康彻斯坦生物。
(2)核酸检测仪器为上海科华核酸血筛系统:Hamilton Microlab Star汇集提取仪,ABI7500扩增检测系统仪,脱盖离心机;广州达安DA300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杭州安杰思AFD96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试剂均为PCR-荧光法:由上海科华和广州达安提供,可同时检查HBV/HCV/HIV3种病毒;所有试剂为批批检合格且有效期内使用;仪器每年定期校验。
1.3 方法
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初筛检测,HBsAg金标快检,干化学初筛试剂ALT检测(2012年8月之后)。对197505份血液标本,ALT:用微板速率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用血清学ELISA法双试剂平行检测,抗-HIV反应性标本送沪州市CDC进行确认。2015年11月开始对ELISA法阴性标本增加1遍核酸检测(NAI),核酸检测(混检);采用2家NAT试剂进行HBV/HCV/HIV核酸定性检测,每组检测设置质控对照,每个人份混样管含内对照;混样结果为无反应性的标本不再拆分,混样结果为有反应性的标本做进一步的拆分实验;结果判定:混样有阳性而拆分阴性的标本则判为NAT阴性,混样有阳性而拆分也是阳性的标本则判为NAT阳性。实验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用卡方检验v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13年1月-2017年12月沪州市无偿献血者197505份血液标本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统计,见表1。
(2)NAT筛查检测结果: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从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NAA检测81334份,阳性85份,总不合格率为0.10%,其中HMV DNA81例,不合格率为0.10%。
3 讨论
从以上数据可见,2013年1月-2017年12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97505份,不合格11143份,总不合格率为5.6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4],低于长寿[5]。5项指标不合格比例依次为:ALA>抗-TP>HBsAg>抗-CV>抗-HIV,除抗-HIV外其余四项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不合格率3.76%,是不合格血液报废的首要因素,占总不合格率66.6%。ALT是肝功能受损后从肝细胞释放的一种酶,体内的升高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等病理因素以及剧烈运动、体重指数、饮食习惯、疲劳及药物服用、血液标本运输和保存温度等非病理因素有关。HBsAg、抗-CV、抗-HIV、抗-TP5年间检验不合格率有一定差异,这可能给献血队伍的日益扩大、试剂灵敏度、无偿献血人口的流动、献血知识宣传力度、血站采血人员/设施/设备的配套跟不上日益增加的采血工作量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从2.2可以看出目前沪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印;v感染依然存在,输血传播残余风险明显高于HCV和HIV,从核酸检测结果来看,85例阳性结果中,HBV DNA阳性81例。血清学ELISA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NAT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核酸能从血清学阴性的标本中检出漏检的病毒感染者,是血清学检测的有力补充。将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以缩短窗口期,显著降低因血清学漏检而导致的输血传播疾病,进一步提高血液用血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采供血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执行血站各项质量体系文件,提高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管理,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强大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采血前严格ALA、HBsAg快检,增加TP献血前快检,保证采供血液质量安全;科学选择合理的检测试剂和自动化工作平台,建立高自动化,高信息化,高通量化的检测体系,严格执行SOP,满足新条件下血液筛查的工作需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于可疑献血者,有意愿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应尽快开展献血者保留和归队工作,制定合理的献血者淘汰和屏蔽策略,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流失。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之烨.太原市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3):1023-1024.
[2]史小武,王建莉,孙蕊娟.2010-2014咸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6(12):564-565.
[3]樊璐.2011年至2014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08):520-522.
[4]刘维卓.攀枝花市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5(03):25-26.
[5]陶凤,但灵,张生吉等.长寿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8(09):2729-2733., 百拇医药(李帮芬)
【关键词】无偿献血;传染性标志物;结果分析
随着献血队伍的日益壮大和采血量的增加,血液安全成为采供血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降低输血传播病毒性的风险,血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提高检测方法等)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2010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全国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试点工作,2012年《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年版)》新增献血前ALA检测,说明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笔者对本市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97505份無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3年1月-2017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97505份。
1.2 仪器与试剂
(1)酶免检测仪器包括哈美顿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全自动酶免后处理系统FAME24/20,24/30;酶标仪由Tecan/Sunrise/BioTeK808提供。试剂:ALA为北京瑞尔达;HBsAg为科华,伯乐;抗-CV为科华,万泰,奥索;抗-HIV为科华,万泰,伯乐;抗-TP为科华,万泰,吉比爱;ALA和ELISA质控品为中生北控,康彻斯坦生物。
(2)核酸检测仪器为上海科华核酸血筛系统:Hamilton Microlab Star汇集提取仪,ABI7500扩增检测系统仪,脱盖离心机;广州达安DA300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杭州安杰思AFD96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试剂均为PCR-荧光法:由上海科华和广州达安提供,可同时检查HBV/HCV/HIV3种病毒;所有试剂为批批检合格且有效期内使用;仪器每年定期校验。
1.3 方法
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初筛检测,HBsAg金标快检,干化学初筛试剂ALT检测(2012年8月之后)。对197505份血液标本,ALT:用微板速率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用血清学ELISA法双试剂平行检测,抗-HIV反应性标本送沪州市CDC进行确认。2015年11月开始对ELISA法阴性标本增加1遍核酸检测(NAI),核酸检测(混检);采用2家NAT试剂进行HBV/HCV/HIV核酸定性检测,每组检测设置质控对照,每个人份混样管含内对照;混样结果为无反应性的标本不再拆分,混样结果为有反应性的标本做进一步的拆分实验;结果判定:混样有阳性而拆分阴性的标本则判为NAT阴性,混样有阳性而拆分也是阳性的标本则判为NAT阳性。实验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用卡方检验v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13年1月-2017年12月沪州市无偿献血者197505份血液标本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统计,见表1。
(2)NAT筛查检测结果: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从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NAA检测81334份,阳性85份,总不合格率为0.10%,其中HMV DNA81例,不合格率为0.10%。
3 讨论
从以上数据可见,2013年1月-2017年12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97505份,不合格11143份,总不合格率为5.6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4],低于长寿[5]。5项指标不合格比例依次为:ALA>抗-TP>HBsAg>抗-CV>抗-HIV,除抗-HIV外其余四项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不合格率3.76%,是不合格血液报废的首要因素,占总不合格率66.6%。ALT是肝功能受损后从肝细胞释放的一种酶,体内的升高与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等病理因素以及剧烈运动、体重指数、饮食习惯、疲劳及药物服用、血液标本运输和保存温度等非病理因素有关。HBsAg、抗-CV、抗-HIV、抗-TP5年间检验不合格率有一定差异,这可能给献血队伍的日益扩大、试剂灵敏度、无偿献血人口的流动、献血知识宣传力度、血站采血人员/设施/设备的配套跟不上日益增加的采血工作量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从2.2可以看出目前沪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印;v感染依然存在,输血传播残余风险明显高于HCV和HIV,从核酸检测结果来看,85例阳性结果中,HBV DNA阳性81例。血清学ELISA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NAT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核酸能从血清学阴性的标本中检出漏检的病毒感染者,是血清学检测的有力补充。将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以缩短窗口期,显著降低因血清学漏检而导致的输血传播疾病,进一步提高血液用血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采供血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执行血站各项质量体系文件,提高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管理,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强大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采血前严格ALA、HBsAg快检,增加TP献血前快检,保证采供血液质量安全;科学选择合理的检测试剂和自动化工作平台,建立高自动化,高信息化,高通量化的检测体系,严格执行SOP,满足新条件下血液筛查的工作需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于可疑献血者,有意愿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应尽快开展献血者保留和归队工作,制定合理的献血者淘汰和屏蔽策略,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流失。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之烨.太原市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3):1023-1024.
[2]史小武,王建莉,孙蕊娟.2010-2014咸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6(12):564-565.
[3]樊璐.2011年至2014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08):520-522.
[4]刘维卓.攀枝花市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5(03):25-26.
[5]陶凤,但灵,张生吉等.长寿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8(09):2729-2733., 百拇医药(李帮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