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保付费新模式如何带动新医改
酝酿多时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终于进入实操阶段。6月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文件公布了30个试点城市,上海市位列其中。通知同时指出,各试点城市及所在省份要确保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这一颇具颠覆性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也由此成为继全国范围内打击骗保、组织“4+7”药品带量采购之后,2018年5月正式挂牌的“超级医保局”的“第三把火”。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究竟是什么?它将对目前现有的医疗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破题医疗费用激增呼声渐强
对于国内民众,甚至医药行业从业者都似乎还有些陌生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其实并非近年来的新兴产物。20世纪60年代末,耶鲁大学研制出该模式,1983年全面应用于住院预付系统。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说,“它是将同质的疾病、治疗方法和资源消耗(成本)相近的住院病例分在同一组,确定好每一个组的打包价格。如果患者得了同样的疾病、使用相同的手术方式、遇到同样的并发症等情况,就能按照同样的方式处理,实行‘一口价’打包收费。其本质是一套医疗管理工具,包括支付管理、预算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
他特别指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以往所说的“按病种付费”还有所不同,“按病种付费是根据事先确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将诊疗全过程设为一个服务包再定价,治疗结束费用结余归医院,超支不补,对医疗资源消耗考虑不足;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则更细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