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周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调周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按调周法分4期治疗;对照组按传统辨证论治,经期痛经汤加减,非经期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VAS)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33.33%和65.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周法相较于传统辨證分期论治止痛效果更好,且调周法治愈率较高,远期复发率较低。关键词 调周法;痛经;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 R271.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4-063-03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青少年和未婚未孕女性群体多见,其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属于功能性痛经,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PD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传统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寒热、气血、虚实的辨证论治,经期止痛治标,非经期辨证求因治本。调周法[1-2]是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圆运动、太极八卦、时辰钟及现代医学周期学说、子宫内膜周期变化等理论形成的,具有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增强生理功能的意义。痛经尽管病发于行经期或经行前后,但其病根多在于经间期[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