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51242
高海拔地区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系统诊断的标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张世范 刘 毅 高 炜 吴天一 刘惠萍 罗晓红 张德海 达
第1页

    参见附件(313KB,4页)。

     高原医学研究的视角多聚焦在3 000 m以上,海拔越高,阳性效应越大。对3 000 m以下、1500 m以上的地区较少顾及。恰巧就是在这个面积很大、人口很多的广阔领域,有关ARDS/MODS的诊断标准、治疗走向却正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混乱局面中,在这个高度上的ARDS/MODS诊断标准是否与平原相同?多高的海拔高度才是ARDS/MODS意义上的高原分界?有没有重新定义的必要?高原肺水肿/脑水肿(HAPE/HACE)与高海拔地区ARDS/MODS(H—ARDS/MODS)在病理生理变化上有无异同?为什么HAPE/HACE治愈易;H-ARDS/MODS治疗难?H-ARDS/MODS的研究就是在这种既混乱又困难的背景下进行的。1999年8月《中国西部ARDS专题研讨会》对H-ARDS诊断标准达成共识,通过《试行草案,兰州会议》。2005年9月,“中国首届高原危重病急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学术会议再次在兰州召开,并集中讨论通过了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青海大学等9个协作单位共同完成的H—MODS评分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3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