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死亡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 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人PIcu l h、在PIcu病情最重时、人选ARDs l 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仃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一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Y:检验,以P2/FiO2≤200 mmHg(不论PEEP水平如何); (3)前后位胸片双侧浸润影;(4)肺动脉楔压≤18 mmHg或临床无左房压增高证据。新定义的制订,使不同单位、不同地区采用同一定义进行的ARDS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为获得中国小儿ARDS较全面的资料及数据,中国25家省市级儿童医院及综合医院儿科的PICU组织了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此次前瞻性研究中,笔者使用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系统(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ing system,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PIM)对每例患儿进行评估,以观察它们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 l h、在PICU病情最重时、人选ARDS 1 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资料收集后,再请两位研究人员根据评分规则复核确认。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e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问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一惠特尼u检验,组问病死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70分组,在ARDS病情最重时,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3 讨论
PCIS是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中华儿科学会急诊学组为适应国内儿科急诊医学需要建立的评分系统,于1995年正式公布。先后对1995-997年(21个月) 1235例和1999-2000年(13个月)1036例患者进行了两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验证。结果显示,PCIS从高至低分为80-100、70-80、≤70三组,首次评分其病死率第一次分别为3.2%、10.2%和25.2%,第二次为4.4%、13.5%和29.8%,故认为此三组可以代表病情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两次验证还发现病情最重时,若PCIS≤70,病死率分别为69.6%和67.4%。连续评估能协助判断患者的病情、预后和估计死亡危险。此法简便易行,便于临床使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病情最重时的PC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ARDS病情最重时更明显(P=0.006),其中位数分别为68分和70分,符合过去的研究结果;相应的病死率也与以前结果相符。虽然以70分划线,两组病死率差异显著,但按PCIS从高至低分为80-100、70-80、≤70三组时,各时段组问病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表3);而且4个时间段P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表明它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区分患者死亡或存活。
PIM是由澳大利亚学者创建的一种预测性的综合评分法,最初版本于1997年发表,2003年进行了更新,并经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14个ICU的20 787名患者证明有效。它包括十项参数:收缩压,瞳孔反射,动脉氧分压,碱剩余,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为选择性收入ICU的病例,是否为外科或其他操作后恢复期的病例,是否为心脏分流术后的病例,是高危诊断,还是低危诊断。患儿入PICU 1 h内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再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出患者死亡的可能性。它比目前在北美地区广泛应用的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 下 页 ], 百拇医药(李 耿)
为获得中国小儿ARDS较全面的资料及数据,中国25家省市级儿童医院及综合医院儿科的PICU组织了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此次前瞻性研究中,笔者使用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系统(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ing system,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PIM)对每例患儿进行评估,以观察它们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 l h、在PICU病情最重时、人选ARDS 1 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资料收集后,再请两位研究人员根据评分规则复核确认。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e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问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一惠特尼u检验,组问病死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70分组,在ARDS病情最重时,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3 讨论
PCIS是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中华儿科学会急诊学组为适应国内儿科急诊医学需要建立的评分系统,于1995年正式公布。先后对1995-997年(21个月) 1235例和1999-2000年(13个月)1036例患者进行了两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验证。结果显示,PCIS从高至低分为80-100、70-80、≤70三组,首次评分其病死率第一次分别为3.2%、10.2%和25.2%,第二次为4.4%、13.5%和29.8%,故认为此三组可以代表病情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两次验证还发现病情最重时,若PCIS≤70,病死率分别为69.6%和67.4%。连续评估能协助判断患者的病情、预后和估计死亡危险。此法简便易行,便于临床使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病情最重时的PC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ARDS病情最重时更明显(P=0.006),其中位数分别为68分和70分,符合过去的研究结果;相应的病死率也与以前结果相符。虽然以70分划线,两组病死率差异显著,但按PCIS从高至低分为80-100、70-80、≤70三组时,各时段组问病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表3);而且4个时间段PCI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表明它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区分患者死亡或存活。
PIM是由澳大利亚学者创建的一种预测性的综合评分法,最初版本于1997年发表,2003年进行了更新,并经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14个ICU的20 787名患者证明有效。它包括十项参数:收缩压,瞳孔反射,动脉氧分压,碱剩余,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为选择性收入ICU的病例,是否为外科或其他操作后恢复期的病例,是否为心脏分流术后的病例,是高危诊断,还是低危诊断。患儿入PICU 1 h内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再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出患者死亡的可能性。它比目前在北美地区广泛应用的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 下 页 ], 百拇医药(李 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