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80523
急性甲醇中毒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
     大于500 mg/L是否作为透析指征还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甲吡唑安全、有效、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仅血清甲醇浓度大于500 mg/L不需要透析。Hovda等。认为对甲醇中毒的危重患者(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或视力异常)应尽快给予碳酸氢钠、甲吡唑和血液透析治疗;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轻到中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无视力损害)应给碳酸氢钠和甲吡唑治疗,可延迟或不需要血液透析。但笔者认为甲醇中毒往往是突发事件,甲吡唑价格昂贵,有效期仅为3年,且国内没有上市,而血液透析技术成熟、疗效可靠,可早期应用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停止血液透析的指征是血清甲醇浓度小于200 mg/L且代谢性酸中毒和渗透压异常已纠正,其中代谢性酸中毒和渗透压异常的纠正是停止血液透析的明确指征。甲吡唑或乙醇治疗的患者血清甲醇浓度降到500 mg/L以下,代谢性酸中毒和渗透压正常后也可停止透析。由于甲醇在体内的再分布通常发生在透析结束后36 h内,使血清浓度反跳到200 mg/L以上,此时需要再次透析,故在透析停止后12-36 h内,应每2-4 h监测一次血浆渗透压和血清甲醇浓度。

    由于甲吡唑或乙醇可被透析清除,故应在透析过程中增加剂量,且透析结束后的几小时内应当继续补充乙醇或甲吡唑以防止血清甲酸浓度反跳。研究表明给予负荷剂量后在透析过程中持续输注甲吡唑1-1.5 mg·kg-1·h-1可以维持其血浓度>0.8 mg/L。最近国外推荐血液透析时甲吡唑剂量的调整方案为:(1)开始透析时,若距上次给药时间3 h则追加一次维持剂量;(4)透析结束后则每12 h追加一次维持剂量。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除按上表调整乙醇剂量外,也可在透析液中加入乙醇,具体方法为:用输液泵以40 ml/h从透析液进入透析机的入口输入95%乙醇形成乙醇浓度为1000 mg/L的透析液。

    由于大多数急性甲醇中毒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肾功能和血磷正常,而常规透析液不含磷,强化透析,尤其是用高通量透析时,可能会发生低磷血症,严重者导致呼吸肌无力、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甚至呼吸暂停。口服和静脉补充磷需要频繁监测血磷,在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加入可溶性磷酸盐(磷苏打一缓冲盐缓泻剂,NaH2PO4·H2O、Na2HPO4·7 H2O的混合物)可有效防治低磷血症。

    急性甲醇中毒的严重性与预后取决于代谢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甲酸浓度,治疗的关键是抑制甲醇代谢为甲酸、及时纠正酸中毒。由于乙醇治疗的副作用较多且需要密切监测,而甲吡唑在国内还没有上市,因此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张春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