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4872
内毒素休克猕猴肺内血小板衍生因子和溶酶体变化(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
内毒素休克猕猴肺内血小板衍生因子和溶酶体变化
内毒素休克猕猴肺内血小板衍生因子和溶酶体变化

     笔者已经用猕猴研究灵长类动物内毒素休克早期心肌损伤的特征[5-6]。本研究将用同组猕猴的肺标本,观察早期内毒素休克状态肺组织内PDGF在内皮细胞上的作用、以及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探讨肺损伤的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材料

    实验用猕猴11只,年龄5~8岁,体重4.8~5.2 k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内毒素(LPS),由大肠杆菌0127∶B8菌株产生并通过酚提取, 所有化学试剂为Sigma公司产品。

    1.2 猕猴内毒素休克模型

    猕猴隔夜禁食,自由饮水。氯胺酮肌肉注射后气管插管,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2 ml/kg,呼吸率为20次/min,呼吸末正压为5 cmH2O以维持呼吸末肺容量,用γ羟基丁酸钠和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实验过程中维持呼吸机参数和滴速稳定不变。颈静脉内放置肺动脉导管(S-G导管,5F, Arrow Inc., USA)通过热稀释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经皮朝腹主动脉做股动脉插管检测血压;经股静脉行静脉插管用于输液。参考零点在中胸水平,呼气末测压。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嵌压。经肺动脉导管快速注射室温的5%葡萄糖溶液10 ml、3次平均计算心输出量(CO)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