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游离DNA对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3)
的特殊类型,患者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其成为一个困扰社会的现实问题[1]。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如下:①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②伤情严重、休克率高;③伤情复杂、容易漏诊;④伤情复杂、处理矛盾;⑤抵抗力低、容易感染。此外多发伤患者常易继发MODS而致预后不良。因此正确判断多发伤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和及早预测其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多发伤患者MODS的发生原因有多种解释,包括肠道内源性毒素理论、巨噬细胞学说、微循环理论和二次打击学说等。这些理论的相关研究表明,急性相反应标志物、活性介质标志物、细胞活性标志物等在多发伤后MODS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MODS是机体遭受一种或多种严重应激因素24 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重要器官系统急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最终阶段。虽然MODS发生原因至今不是很清楚,但是由于感染、再次损伤等原因使SIRS过程中释放的炎症介质反应过度或者反应时间过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