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3年第8期
编号:12685495
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8.036

    作者单位: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救科

    通信作者:林兆奋, Email:linzhaofen@sina.com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南美和欧洲每年大约都有500000人接受心肺复苏,这其中有20%~50%的患者血流动力学能够获得稳定,但出院存活率仅为2%~15%,而40%~50%存活患者遭受永久的认知功能损害,例如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肺复苏后持续的脑损伤。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和心肺复苏过程中,机体经历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缺血-再灌注和应激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大量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这一过程,使得脑细胞形态、功能发生变化[1-2]。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心肺复苏后脑的复苏是关键,这也成为临床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目前临床上缺乏简便、可靠的客观评价方法,给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有效救治及评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