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4年第3期
编号:12667347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子标记物:从单一到联合(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
     1967年Ashbaugh首次在Lancet杂志上报道了12例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病例[1]。1971年Petty等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治疗原则作了详细的阐述[2]。1994年欧美共识会议(AECC)提出了ARDS诊断标准,同时明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急性肺损伤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3]。近20年来,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也逐渐加深,AECC提出的诊断标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迫切需要修订新的标准。2012年ARDS柏林定义和诊断标准应运而生[4]。柏林标准强化了ARDS定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ARDS的病情程度进行了分级,这有利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疗效的分层评估。尽管每次定义和标准的修订都有一定的进步,但对ARDS这一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柏林标准仍然没有回答和解决其诊断的金标准和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因此,积极探讨和研究ARDS简单易行的诊断标准和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