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4年第3期
编号:12669183
不同方法移植骨髓干细胞对兔梗死心肌面积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
     3 讨论

    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一直都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丢失,纤维化以及心肌瘢痕形成,是影响心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5]。而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后续改变,由于梗死部位的体积增大,形状改变,对心室的收缩效应及电活动均有持续影响,最终造成心室重塑。而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中已坏死心肌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溶栓、介入及冠脉搭桥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及纠正心力衰竭,但是并不能修复已坏死的心肌组织,使心肌细胞再生。而心脏移植手术,由于供体来源匮乏及后期的免疫反应,使其在临床上受到限制。如何从根本上使梗死组织的心肌细胞再生,防止心室重塑,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正是为了使梗死组织的心肌细胞再生的一种崭新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Soonpaa等[6]将小鼠胚胎心肌细胞移植入成年鼠心梗模型中,胚胎心肌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不仅能改善成年鼠的心功能,并能与宿主细胞形成闰盘结构,使心肌细胞再生。利用干细胞移植至心肌使坏死的心肌细胞再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点及可行性引起了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至今已20余年。有实验证明:①心肌中的微环境可以支持被移植的MSCs生长,并且可以促进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7]。作为干细胞MSCs可以通过循环在体内不同部位修补各种间质组织,并且根据MSCs所到达的组织部位表达不同组织特异性的基因[8]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