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014年第8期
编号:12650839
机械通气体位变化对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体位组8 h、16 h PaO2、OI、潮气量及动态顺应性分别高于仰卧位组8 h、16 h PaO2、OI、潮气量及动态顺应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同体位通气与传统仰卧位相比在氧合、呼吸力学方面有显著改善,并随着时间的持续越来越明显,与高景利等[2]研究结果相似。目前俯卧位通气公认改善氧合观点是改善通气/血流比值(V/Q),减少肺内分流(仰卧位时胸腔内压按重力方向自上而下负值逐渐减少,甚至变为正值)。当呼吸衰竭发生时,大部分下垂肺区胸膜腔内压正值较大,在吸气末不能产生足够的负压,导致下垂区的肺泡萎陷。当采用仰卧位控制通气时,胸骨侧膈肌动度大,潮气量的大部分分布于胸骨侧,而血流少;背侧血流多,但气体量少,致使分流增加,V/Q比值更为不合理[3]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