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症抗凝溶栓治疗规范的进展(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4.002作者单位:325000 浙江省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临床急症可能发生凝血异常、血栓,或可能起因于凝血异常、血栓。针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栓塞,抗凝、抗血小板、溶栓以及取栓是治疗的主要措施。由于抗凝、溶栓治疗具有出血危险,以及急危重症本身发生出血的风险,寻找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最佳平衡经常是治疗的重点策略。为此,急诊医师应及时了解循证研究的进展和指南(共识)规范的更新,充分重视对治疗获益与出血风险的评估,准确把握治疗的适应证(入选标准)和禁忌证(排除标准)。本文对常见急症抗凝、溶栓以及抗血小板治疗规范的进展要点予以述评。
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治疗基础疾病及去除诱因、抗凝治疗、替代治疗(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其他治疗(支持对症、纤溶抑制药物、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常用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MWH)。UFH一般不超过12 500U/d,每6h用量不超过
2 500U,静脉或皮下注射;LMWH 3 000~5 000U/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