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相关性分析(4)
目前对SFTSV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或疫苗。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急诊科医生常常是SFTS的首诊医生,所以需要对SFTS的临床特点有清楚和全面的认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卡、早确诊、及早多学科干预,最大可能地降低病死率。特别是对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程变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要正确把握。SFTS病程可以划分为四期,潜伏期1周,前驱期1周,高峰期2周,恢复期1周。老年男性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功能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提示病情危重,短期内预后极差。死亡病例均在高峰期病情急骤发展死亡。一旦SFTS患者在积极的脏器保护支持下度过高峰期,进入恢复期,表现出明显的自愈倾向,后遗症少。发病第9天(即高峰期第3天)的AST、WBC、PLT、 APTT、D-二聚体是影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Yu XJ, Liang MF, Zhang SY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