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20年前由两位澳大利亚医生马歇与华伦,从人体胃窦部的粘膜中分离出来,因呈螺旋形、弯曲状而得名。此菌对人类的威胁相当大,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人群的感染率达到50%,至于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还要高,已成为人类的健康公敌。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什么后果呢?请看专家们的一份研究资料:大多数发展为慢性胃炎,10~15%发生消化性溃疡,1%发展为胃癌。
诱发胃病的“元凶”
胃病,包括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是一类大家较为熟悉的疾病,多年来医学界将病因归咎于胃酸分泌过多,甚至有“无酸不溃疡”之说。后来发现,此学说不确,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幽门螺杆菌作祟。
早在20年前,马歇即以自身为对象进行了试验,他有意识地“吃入”了这种细菌,不久后便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检查证实患了胃炎,接下来胃酸开始增多,最终导致溃疡形成。
原来,幽门螺杆菌最适宜于微氧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并通过所分泌的细胞毒素和蛋白水解酶,来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的粘膜,进而产生炎症甚至溃疡,马歇的“以身试毒”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荷兰研究人员对107名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观察,结论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例几乎全部患上了胃炎,其患溃疡病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6倍。
更糟糕的是此种细菌可能使人与癌症结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都显示出这样的结果。学者们观察到,50%胃癌患者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造就”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病患者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是未感染此菌的胃病患者的10倍,显示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引起胃癌的机理,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幽门螺杆菌侵入胃粘膜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胃粘膜,加上炎症过程中的介质产物如氧自由基的基因毒之毒性作用,诱发粘膜细胞癌变。从病理学上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穷凶极恶四处作案
幽门螺杆菌造成的恶果不止在胃部,它的魔爪伸向了四面八方,到处为非作歹,与形形色色胃外疾病有牵连。根据近年来临床医生提供的信息,已得到证实的就有十来种。
肝硬化有关专家研究了150余例肝硬化患者和1000余名健康献血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发现肝硬化组的感染率为76?郾5%,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仅为41?郾8%)。揭示在肝硬化的发病进程中,幽门螺杆菌难脱干系。
胆石症胆汁中含有一种具有氨肽酶的活性蛋白质,能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而幽门螺杆菌也存在有氨肽酶,不能说只是一种巧合。表明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石症的形成。
高血压有关大约占85%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这项研究足以说明,高血压患者曾经或正在遭受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使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研究资料提示,幽门螺杆菌还与冠心病、糖尿病、缺铁性贫血、脑血栓形成、偏头痛、荨麻疹、酒渣鼻等病的发病有关。
如何知道攀上了幽门螺杆菌
如果你患上了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又久治不愈,此时就要查一查是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医学上有三种检查方法。
第一种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即在患者做胃镜检查时趁便取样检查,称为胃镜采样检测法。
第二种是抽血检测法,即抽血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水平。
第三种是呼气采样检测,患者呼一口气即可,无任何痛苦,且灵敏度高,医患双方都很欢迎。
十条对策狙击幽门螺杆菌
那么,该如何狙击幽门螺杆菌入侵呢?首先要弄清它的侵入线路,方能有的放矢地设防。医学专家归纳出如下十条对策。
1. 不喝生水。幽门螺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能在河水中生存1周以上。
2. 不吃生菜或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瓜果生吃一定要消毒、洗净,能削皮的尽量削皮。
3. 屠宰工人、饲养员,以及常食肉者感染率较高。故接触动物或鲜生肉食时要注意卫生,切、放时,生肉与熟肉要分开。
4. 废除鸟式喂养法,以保护儿童,免受感染。口嚼食物喂养宝宝,或用嘴试吸奶瓶中的牛奶以测试温度,俗称鸟式喂养法。
5. 与人谈话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因唾沫可携带幽门螺杆菌。
6. 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吃“大锅饭”与“大锅菜”,可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
7. 改善居住条件,养成孩子与大人分床睡的习惯。
8. 接触分泌物、排泄物和脏物要戴上手套,并彻底洗手。
9. 经口的医疗器械,如胃镜、牙科或喉科器械等消毒务必彻底,防止通过医疗器械传播。
10. 关注口腔健康,因为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的栖身之处,牙菌斑就是其大本营。故须注意口腔卫生,消除感染的隐患。
一旦患上了胃病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应正规治疗。目前最为有效的是三联疗法,即胶体铋加阿莫西林加甲硝唑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两种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http://www.100md.com(兰晓雁)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有什么后果呢?请看专家们的一份研究资料:大多数发展为慢性胃炎,10~15%发生消化性溃疡,1%发展为胃癌。
诱发胃病的“元凶”
胃病,包括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是一类大家较为熟悉的疾病,多年来医学界将病因归咎于胃酸分泌过多,甚至有“无酸不溃疡”之说。后来发现,此学说不确,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幽门螺杆菌作祟。
早在20年前,马歇即以自身为对象进行了试验,他有意识地“吃入”了这种细菌,不久后便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检查证实患了胃炎,接下来胃酸开始增多,最终导致溃疡形成。
原来,幽门螺杆菌最适宜于微氧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并通过所分泌的细胞毒素和蛋白水解酶,来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的粘膜,进而产生炎症甚至溃疡,马歇的“以身试毒”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荷兰研究人员对107名胃病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观察,结论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例几乎全部患上了胃炎,其患溃疡病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6倍。
更糟糕的是此种细菌可能使人与癌症结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都显示出这样的结果。学者们观察到,50%胃癌患者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造就”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病患者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是未感染此菌的胃病患者的10倍,显示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引起胃癌的机理,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首先是幽门螺杆菌侵入胃粘膜引起炎症反应,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胃粘膜,加上炎症过程中的介质产物如氧自由基的基因毒之毒性作用,诱发粘膜细胞癌变。从病理学上看,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穷凶极恶四处作案
幽门螺杆菌造成的恶果不止在胃部,它的魔爪伸向了四面八方,到处为非作歹,与形形色色胃外疾病有牵连。根据近年来临床医生提供的信息,已得到证实的就有十来种。
肝硬化有关专家研究了150余例肝硬化患者和1000余名健康献血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发现肝硬化组的感染率为76?郾5%,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仅为41?郾8%)。揭示在肝硬化的发病进程中,幽门螺杆菌难脱干系。
胆石症胆汁中含有一种具有氨肽酶的活性蛋白质,能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而幽门螺杆菌也存在有氨肽酶,不能说只是一种巧合。表明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石症的形成。
高血压有关大约占85%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这项研究足以说明,高血压患者曾经或正在遭受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使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研究资料提示,幽门螺杆菌还与冠心病、糖尿病、缺铁性贫血、脑血栓形成、偏头痛、荨麻疹、酒渣鼻等病的发病有关。
如何知道攀上了幽门螺杆菌
如果你患上了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又久治不愈,此时就要查一查是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医学上有三种检查方法。
第一种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即在患者做胃镜检查时趁便取样检查,称为胃镜采样检测法。
第二种是抽血检测法,即抽血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水平。
第三种是呼气采样检测,患者呼一口气即可,无任何痛苦,且灵敏度高,医患双方都很欢迎。
十条对策狙击幽门螺杆菌
那么,该如何狙击幽门螺杆菌入侵呢?首先要弄清它的侵入线路,方能有的放矢地设防。医学专家归纳出如下十条对策。
1. 不喝生水。幽门螺杆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能在河水中生存1周以上。
2. 不吃生菜或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瓜果生吃一定要消毒、洗净,能削皮的尽量削皮。
3. 屠宰工人、饲养员,以及常食肉者感染率较高。故接触动物或鲜生肉食时要注意卫生,切、放时,生肉与熟肉要分开。
4. 废除鸟式喂养法,以保护儿童,免受感染。口嚼食物喂养宝宝,或用嘴试吸奶瓶中的牛奶以测试温度,俗称鸟式喂养法。
5. 与人谈话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因唾沫可携带幽门螺杆菌。
6. 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吃“大锅饭”与“大锅菜”,可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
7. 改善居住条件,养成孩子与大人分床睡的习惯。
8. 接触分泌物、排泄物和脏物要戴上手套,并彻底洗手。
9. 经口的医疗器械,如胃镜、牙科或喉科器械等消毒务必彻底,防止通过医疗器械传播。
10. 关注口腔健康,因为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的栖身之处,牙菌斑就是其大本营。故须注意口腔卫生,消除感染的隐患。
一旦患上了胃病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疾病,应正规治疗。目前最为有效的是三联疗法,即胶体铋加阿莫西林加甲硝唑或者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加两种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http://www.100md.com(兰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