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蔬良药鱼腥草
鱼腥草,因带有浓烈鱼腥味,故名。此草乃为多年生草本,聚生于水边沼泽潮湿地。茎高不过尺馀,绿色的心形叶,互生,茎下端伏地生白色的根,上端直立。民间有称其为猪鼻拱,说是因放养的猪喜欢用鼻子从泥土中拱出它的嫩根来嚼食。但亦有以为应称猪鼻孔,乃是它初生的嫩叶卷曲成猪的鼻孔状之故。
鱼腥草的正式学名为蕺菜。它的根有的地区称为蕺儿根。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流沙河先生近廿年来颇喜考证一些事物的起源及其名称之由来。他认为用“蕺”字以命名鱼腥草,即草头下一个戢,是表音又表意的。《诗经·时迈》:“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毛传曰:“戢,聚。”即古人观察到该草有聚集而生的特点以命名。
我们江浙一带人士,以往对鱼腥草视为贱物,任其自生自灭,或割刈作猪饲料之用。此外,只有素餐馆为烹制仿照荤鱼口味的菜肴,除了在调味与造形上下功夫,又常洒以鱼腥草挤出的液汁,使得食客闻其气息,还以为有真的鱼味掺杂其中呢。
但是这两年,鱼腥草在我地亦身价大变。由于人口流动加大,许多四川、贵州的民工东下,见到鱼腥草,都喜出望外,纷纷采挖,以至此物在野外已少见。我的妹夫在成都工作多年,他讲此物在当地高档菜馆中亦作为冷盘菜上桌的。我的朋友倡食绿色食物,认为其中若干种如鱼腥草等生食尤其有益于健康,她的宅园中就长养着此草。在这些亲友的鼓励下,我家亦开始试食鱼腥草,无论绿色叶茎与白色根茎均可食用。清洗后,稍切成段,即可生吃,或在滚水中焯一下,作凉拌菜食用。加点盐,再拌以香干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