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50189
七情致病及心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养生月刊》 2006年第2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七情怎样致病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也是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内经》很早就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里明确指出了喜怒忧思之情大多伤及内脏之气机。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明确定为“七情”,指出“内所因惟属七情交错,爱恶相甚为病,能推而明之。”

    七情也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中医学在“形神合一”整体观指导下,以五脏为中心,把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悲)、思、恐(惊)为五志,并分属于五脏。五脏藏有五神,即肝“在志为怒”藏魂,心“在志为喜”藏神,脾“在志为思”藏意,肺“在志为忧”藏魄,肾“在志为恐”藏志。以七情、五志、五神与五脏相配应,用来说明人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作为生理基础的,特别是以“心神”来概括和总统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可见,人的七情活动是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而腑功能活动的表现又要依赖五脏精气化为物质基础。故而陈无择论述七情病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击”、“忧伤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