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406074
膏肓之疾与膏肓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养生月刊》 2007年第2期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诡画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写道:“花原自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疾”。晴雯因遭谗言而被逐,最后抱病而逝。《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也有“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膏肓即指疾病,又指穴位。

    成语“病入膏肓”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疗。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女儿,一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名叫“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也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死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膏肓之疾”来指代病重难治。

    然而,人体背部的膏肓穴,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赋。百劳是督脉大椎穴的别名,在背部正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膏肓即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旁开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性疾患的要穴。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由此可见,膏肓穴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得非常广泛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背宜常暖”,历代医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捶背、刮痧、捏脊、拔火罐等多种保健养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背部除膏肓穴外,还有大椎、身柱、风门、肺俞等重要穴位。每次选用其中的2~3个施行保健灸(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天1次,坚持进行,能防治感冒、咳喘、小儿吐乳等多种病症,对维护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及促进健康长寿,均十分有益。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人体背部皮下积聚着许多免疫细胞,将这些健康卫士动员起来,会大大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实力,而进行动员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定时搔抓背部,或请人用双手按摩背部每次10~15分钟。擦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方法是用手掌上下左右摩擦剑突(前胸下端)直至颈下区域,一直到局部发热充血为止。, 百拇医药(胡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