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4577
大肠息肉易恶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养生月刊》 2007年第11期
     大肠息肉,就是大肠粘膜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隆起性的肉疙瘩,好像是长在肠管内的“蘑菇”。早在1982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将大肠息肉分为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五类。新生物性大肠息肉即为大肠腺瘤,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临床上将大肠腺瘤分为单发性腺瘤和多发性腺瘤。在病理上管状腺瘤约占75%,绒毛管状腺瘤约占15%,管状绒毛状腺瘤约占10%。外观上看,大肠腺瘤可有蒂或无蒂。

    大肠腺瘤是如何恶变的

    大肠腺瘤本身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恶变为癌平均需要10~15年,至少5年。癌变率与年龄及腺瘤大小呈正相关,尤以左半结肠明显。一般情况下,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癌变率为0~3%;1~2厘米者为,2?郾1%~11?郾1%;大于2厘米者为8?郾7%~50%。从世界范围移民流行病资料看,腺瘤与大肠癌低发区移民到高发区后,随着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腺瘤发生率和癌变率呈上升趋势。腺瘤中的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达30%~40%,管状腺瘤为4%~4?郾8%。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出生时并无结肠息肉,多数在15岁前后开始长出数量不多的息肉,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逐渐增多,长出数十到数百个,严重者从口腔到直肠、肛管均有息肉,可达数千个,小如黄豆,大到直径数厘米不等,常是密集排列,聚集成串成簇。待发病到一定时间后,几乎所有的患者均会发生癌变。
, 百拇医药
    大肠腺瘤患者宜及时诊疗

    此类患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临床表现,随着息肉的增多、增大,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粘液,及次数增多等症状,少数病人可发生肠梗阻或肠套叠。因此,对大肠腺瘤患者需做双重对比气钡灌肠X线检查、纤维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后应根据腺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及有蒂或无蒂,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小于1厘米者,采用内镜下活检钳凝切法、电凝器灼除法、圈套凝切法等切除。对大于3厘米的绒毛状宽基底的腺瘤,则需开腹手术切除瘤子。对切除标本要做病理检查,看看有无早期癌变。患者手术后要定期复查,手术后早先几年需每年复查一次。

    大肠腺瘤患者平日里的保养

    腺瘤患者要作息有时,不妄作劳,保证高质量睡眠;饮食结构平衡合理,常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既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又能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排泄废物对肠道的损伤;坚持参加有氧代谢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癌能力。此外,应摒除生活中的陋习。在日常生活中如贪图安逸享受,不爱活动;天天以酒为浆,吞云吐雾;夜夜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喜吃肥肉、洋快餐、煎炸、烧烤以及过于辛辣刺激性的东西;滥用药物或保健品,无疑会促使腺瘤癌变。因此,腺瘤患者要摒除上述陋习,方能加固自身的防癌“篱笆”。对待疾病要有一颗平常心,一旦检查出大肠长有腺瘤后,千万不可谈瘤色变,惊惶失措,忧心如焚。因为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发生癌变,即使是易恶变的腺瘤,只要及早手术切除,注重加强自我保健,也可能不得大肠癌。因此,患者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态和举重若轻的胸怀,情绪愉悦,达观乐天,有了心理平衡,各脏腑生理功能自然平衡,对防癌抗癌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百拇医药(杨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