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09年第7期
编号:11802672
玉池清水日月长(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养生月刊》 2009年第7期
     三、生津有道,咽津有方

    1. 咀嚼生津,轻轻松松享受营养与甘泉。咀嚼是增加唾液分泌的有效方法,生活中用来咀嚼的食物很多,而最好是选择药食两用的食物,这样既能起到生津的效果,又有补益、保健、疗疾和增强营养的作用,人们可以择其所好,或定时咀嚼,或当零食来嚼服。

    在古代,许多丹道养生家们在炼津化精、炼精化气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有助于生津和保健的食物,如花生、大枣、黑豆、核桃、荔枝、杏干、葡萄干、松子仁、柏子仁、芝麻、栗子、南瓜子、枸杞、肉桂、龙眼肉、山楂、甘草、人参、生姜、萝卜、芡实等。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数十年来坚持每日慢慢嚼咽10~20粒芡实。通过这种细嚼慢咽,既起到了防止双颊肌肉松弛、减少面部皱纹的作用,又发挥了开胃健脾、滋润脏腑、补益脑髓、防治咽炎的功效。正如孙升《孙公谈圃》云:“盖人之食芡,必咀嚼之,终日嗫嗫。而芡味甘平,腴而不腻。食之者能使华液流通,转相灌溉,其功胜于乳石也。”可见,咀嚼能获得金津玉液的滋养。

    2. 赤龙搅海,让舌旁之水涌流不止。古代养生家把舌头称为“赤龙”,把舌头在口腔中来回转动称为“搅海”。赤龙搅海就是用舌头在齿内、齿外、上腭、唇内、腮内,上下左右搅动,从而牵动舌骨上下肌群、唇匝肌、牙龈,以刺激各腺体,使唾液分泌增加。实践证明,赤龙搅海促进津液分泌的效果既快又好,所以,它在古今的各种养生功法中经常“出头露面”,与叩齿、鼓漱相配伍运作,一般的操作顺序是:叩齿→赤龙搅海→鼓漱,最后完成咽津动作。

    叩齿的方法是上下牙进行叩碰,从而牵动咬肌、颞肌等面部肌群及颈部乳突肌等收缩,通过刺激腮腺、颌下腺及牙龈,使唾液分泌增加。鼓漱就是通过两腮的鼓张和收缩,使笑肌、颊肌、咬肌受到牵动以刺激各腺体,来增加唾液的分泌。以上各动作每次36下,一日可进行多次。

    3. 舌抵上腭,华池之水“不请自到”。舌抵上腭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生津方法,但效果非常好,唾液质量也高。古代道家练小周天时,常以舌尖顶住上腭,使任督二脉之气贯通,丹道家称此为“搭鹊桥”,功夫深者,督脉之气充盈时,会有清液大量涌下,叫做气液,气液味道清香,甘甜如蜜,活脱脱不粘滞,将此液咽下,可益寿延年,强身健体。

    用舌尖顶住上腭来促进唾液的生成,许多养生古籍都有论述。《保生秘要》中说:“想咽下一窟凉水,以意提起口中,或舌顶上腭,则津液自生,或升肾水,或升涌泉水。”《逍遥子导引诀》曰:“平明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气血流畅,诸疾不生,永除后患,老而不衰。”实践证明,舌抵上腭,不仅能分泌津液,而且能接通任督二脉,祛除五脏疾病,同时对调整呼吸、启动胎息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津的途径很多,但以上述三法最为重要。另外,保持心情愉快、口腔清洁、多饮水都是关键。科学研究证明,正常人每日唾液分泌约1~1.5升,所以,练习者每日需饮8杯水约2升,这样才能保证津液“原材料”的供应,满足生理、生化、炼津的需要。

    4. 咽津,让生命之树常青。咽津,亦称“还丹炼形”、“服人参果”、“服玉液”,因其生津后的咽下动作而得名。咽津的方法虽多,但却大同小异,都强调“吞咽”,就象咽食物一样,“汩汩有声”。咽津前,口腔、咽喉要向上用力运动,以开咽闭喉,而咽时要用力加压使口中津液咽下。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咽津时的整个运动过程,能使头、颈、口腔肌肉做深层动作,并引动大脑、鼻腔、双目的血管、神经以及颈椎、胸椎,而咽下又使食道、贲门和胃部产生连锁蠕动,这些蠕动又波及脾、胃、胆、胰等脏器,使消化液分泌增加。研究认为,咽津动作虽简单,但它产生的蠕动功同按摩,能对生理产生良性效应,有益于气血的输布和运行。

    咽津不仅要注重方法,而且对时间也有一定要求。《养性延命录》中说:“玉泉者,口中唾也。鸡鸣、平旦、日中、晡时、黄昏、夜半,一日一夕,凡七次漱玉泉食之,每食辄满口,咽之延年。”《茅亭客话》曰:“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是也,但能每旦起坐,瞑目绝虑,叩齿二七通,漱令满口,乃吞之,以意送至脐下气海一七遍,经久自然如流水沥沥下坎涧之声。如此则百脉和畅。”可见,古人对吞津咽唾的时间是非常重视的。中医学认为,人们在咽津时,如果能配合人体的气血流注、经脉的循行规律,对养性延命大有裨益。

    咽津还有一个关键是咽津后的运作。《逍遥子导引诀》中说:“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漱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诀中要求把津液送至下丹田,这样才能达到古人说的“玉液还丹”、“玉液炼形”、“炼津化精”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生理学还是中医学的角度看,吞津咽唾都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作用有待人们去实践和验证。

    (续完), 百拇医药(吴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