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中医学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了人的不同精神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轻微的情志变化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大怒暴跳如雷,大喜乐极生悲,久郁忧思不解,惊恐伤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眠、眩晕、头痛、心痛、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由于这些情志刺激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又称“内伤七情”。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脏腑功能活动主要是靠五脏精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因此,七情内伤能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脏腑经络气血病变也能累及情志变化。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认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又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日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及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归纳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事实上不同的情志刺激,的确可以对各脏腑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中医反复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为多见。这是因为,心主管血液,又藏神志;肝藏血液,又主管疏泄;脾主管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并且是气的升降功能活动枢纽,是气血化生的来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