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月刊》 > 2022年第11期
编号:567604
秋燥、秋乏与秋愁

     卜庆萍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入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会产生诸多不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秋燥、秋乏、秋愁三大主症,对此,人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应对。

    秋燥:细辨温凉分而治之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量多的水果、蔬菜。此外,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尤忌麻辣火锅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

    秋乏:四招加以消解

    缓解“秋乏”,首先,应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应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

    其次,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肉食,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还可多喝些茶、咖啡以醒神。

    再次,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可开展太极拳、慢跑、广播操等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秋乏”。

    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

    秋愁:保持一个好心情

    人们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设法改善种种不良心境,提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宁心安神,静心养气,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二要多接触大自然,经常处身于自然环境之中;三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忧愁在愉悦之中悄然而去。, http://www.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