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概述
编号:11159361
二十四节气养生经(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06年第7期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秩序合契参同,自然界的兴衰荣枯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具体反映自然气候变化,传统养生法非常重视根据其规律安排起居、饮食以及房事等活动的节律与禁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阴阳调和、颐身养神、祛病延年的效果。

    节气歌弹词

    清·马如飞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

    谷雨西厢好养蚕。

, http://www.100md.com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义侠同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江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 百拇医药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闺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一捧雪飘空交大寒。

    白兔鸟飞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别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节气”,在月中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这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
, 百拇医药
    【【 小暑养生篇 】】

    七月七日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於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荫,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 百拇医药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 http://www.100md.com
    上述论点都说明了饮食有节、饮食清洁、饮食丰富的重要意义。

    小暑节气的食谱:

    ★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两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六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

    [配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g,瘦牛肉250g,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 http://www.100md.com
    [功效]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三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 大暑养生篇 】】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 http://www.100md.com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可内服外用并举,具体方法:内服温肾壮阳的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每日两次,每次一丸,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选用白介子20g,元胡15g,细辛12g,甘遂10g,同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摊在直径约5cm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贴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贴在双侧的肺俞、百劳、膏肓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须注意的是,每个伏天(夏季三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缓解症状。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刘婷婷)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