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死亡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讨论死亡的。死是个不吉利的字眼,虽然当皇帝的可以为自己修坟墓修上几千年,但在主流文化中,却避讳谈论“死”这个字。早先,人们是希望长生不老的,后来才明白,死亡对人类来讲,是不可抗拒的。渴望死后复活或是认为死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仍有各种需要。中外民族则是一致的,给私人陪葬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就是证明。只是到了近代,给死人厚葬,是做给活人看的,就不是为了死人了。
对死亡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当年孔老夫子讲:未知生,焉知死。他老人家是主张活在当下,做好生的事情。当然,他老人家也讲过: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思维方式,当然不是无神论的主张,但不谈死亡,不谈鬼神,只注意今生今世,倒也非常实在。不敢说孔子的思想完全影响了国人的思维,虽然他去世后,也还有另一种声音,但是由于千年来,文化传统上对死亡问题的回避一直深入到民间。怎么看待死亡,每个人,也确实需要一定的心理认识,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情。自然法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特别对那些身患癌症或其他不治之症,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站的人,是确实需要心理准备的。
哲学观点对死亡的认识,我个人认为,当属庄子。庄老先生晚生于孔老先生,大约和孟子同时代。有一个有名的故事,现摘录于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