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调味要有“道”
味精,有的优,有的劣,也有的掺假。这就需要人们加以正确鉴别:优质味精:从外观上看,颗粒形状一致,色泽白,有光泽,颗粒间呈散粒状态。取少量放在舌头上,有冰凉感,有鱼鲜味,味道适口。稀释至1:100的比例,口尝仍能感到鲜味。
劣质味精:颗粒形状不统一,颜色发乌,发黄,甚至有颗粒结块的现象。稀释至1:00的比例,感到苦、成或甜,没有鲜味。
掺假味精:掺假物主要有食盐、淀粉、小苏打、石膏、硫酸镁、硫酸钠等。掺假味精色泽异样,颗粒不均匀,或粗糙,或过分滑腻。有的苦,有的甜,有的咸味大于鲜味,有的难溶化。
味精,顾名思义,味之精华。给味精取名的人,是一位工程师,名叫吴蕴初。他对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很感兴趣,特意买了一瓶回去研究。化验得知,“味之素”的鲜味,主要来自谷氨酸钠。一年后,他终于提炼出10种白粉状的结晶,味道与日本的“味之素”无异。他想,最香的香水叫香精,最甜的味道叫糖精,那么最鲜的东西,不妨取名“味精”。于是有了中国式的“味之素”——味精——第一代菜肴增鲜剂。
在此之前,人类便有了发明味精的探索:1866年,德国化学家里豪森从小麦蛋白质的分解物中提取一种具有鲜味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谷酸钠”。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在海带里提取了谷氨酸,并研制出能提高菜肴鲜味的调味品,将其命名为“味之素”。
上海天厨味精厂,是我国第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建于1923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