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红色御医”吴阶平院士
有过许多职务和称呼,然而他最喜欢叫他“吴大夫”或“吴医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家庭殷实的他从医的理由却是为了生活,为了吃饭。由于精湛的手术技术,在美国留学时落下了一个“三只手”的荣誉称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温文儒雅,慈祥亲切。说到兴头上,他会孩子艘地开心大笑;谈到辛酸事,却是声音哽咽。
2003年3月,年事已高的他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位上退下来,本应享乐晚年,但因不少社会活动来找他,使他常常不得清闲。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学术带头人,自己可以说也是一个病人。早在1939年,他就摘除了左肾,只靠右肾支撑,尽他的医生职责。他说:“我现在还是医生,找我看病的人还是很多,治病毕竟是我的职业。”可以说,吴阶平所有的“传奇”都被医生这一职业所涵盖。
吴阶平出生在人文荟萃的“齐梁故里”——江苏常州城的一个殷实之家。父亲为他取名泰然,号阶平(后来一直以号代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一条逢山有路的平坦人生。
如果从16岁人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科算起,吴阶平可谓把一辈子的生命交给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他很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做医生而去从事其他职业,我很早就决定做医生。”
然而,当初吴阶平刚进北平协和医学院时并没有显示出一代名医的征兆。相反,直到读完二年级,他仍对学习的兴趣不大,从不注意分数,始终是个中等分数的学生。当上了本科三年级时,他突然意识到,再过一年就要做实习医生,而自己还完全没有做医生的本领,如何谈得上做好医生呢?于是,吴阶平产生了学本领的强烈愿望。在三年级,他很快成为班上的两名优秀生之一,曾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显示出团结群众的能力和应变的口才。1941年6月,吴阶平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学生司仪”,按照协和历届传统,姓名镌入荣誉金牌。
1947年,吴阶平经著名泌尿科专家、归国华侨谢元甫教授推荐,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