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的饮食主张
反对追求厚味,主张饮食要清淡中国古代中医学认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成,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这说明饮食中味道过厚,对人体健康不利。
《吕氏春秋》在提倡节制饮食的同时,还反对追求厚味,主张饮食要清淡。《吕氏春秋·尽数》中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疾首”,清人毕沅释为“犹言致疾之端”,即导致疾病的根源。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饮食也是如此,滋味太厚,就会伤害肠胃,使口无味。正如《老子·道经》所说“五味令人口爽”、《庄子·天地》所说“五味浊口,使口厉爽”。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也说:“爽口作疾,厚味措毒。”《广雅释诂》曰:“爽,败也。”于省吾先生说:“五味令人口丧,言五味令人丧其口之本然也。”可见,味多、味厚会乱口伤胃,这和《吕氏春秋·重己篇》中所说的“味不众珍……味众珍则胃充(满),胃充则中大鞔(腹中闷胀),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的观点是一致的。
《吕氏春秋·尽数篇冲指出:“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清人杨宫建在《养小录》序中更直接地论述了淡味的好处,他说:“烹饪燔炙,毕聚辛酸,已失本然之味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