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大世界B刊》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67435
谈卢式太极之打拳养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养生大世界》 2010年第7期
     遵照养气机理,进行养气或练气健身,是人类走向健康、幸福和长寿的康庄大道。卢式太极拳前辈对于这一重要养生哲理,不仅早已认识,而且还写进了拳论。

    1994年我学习了卢式太极拳108式。卢式拳,拳架低,曲蹲繁,打一趟拳,双腿曲蹲130余次,运动量很大,加之打拳养气,因此,不仅气感很强,而且健身速度很快,顽疾口腔溃疡好之迅速,超乎想象。约一二年时间,口腔溃疡大有好转,复发间隔由一月到数月,二三年时间基本上痊愈。同时,怕凉风、脊背沉的疾病也消除了。

    另外,我有先天性鼻炎,打拳不能闭口呼吸,在打卢式拳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闭口呼吸。

    下面我谈一谈打太极拳养气的问题。

    由“拳论”看养气机理

    卢式太极拳“拳论”云:“天有三宅目、月、星,地有三宅水、火、风,人有三宅精、气、神。神练气,气练精,练好三宅得长生。”这则“拳论”是卢式太极拳前辈根据道家天人合一整体观和“天、地、人”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创立的。其重要含义有两个,前三旬是讲精气神的重要性,后三旬是讲精气神之间关系和养气机理。

    精气神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就像日、月、星对于天,缺一不可以称上天为天,又像水、火、风对于地,缺一不可以称大地为地,精气神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缺一不可以称人为人,这是其一。

    其二是讲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和养气机理。“精”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人生殖之精,二是指人身形体,在这里应作人身形体讲。“气”是指人的内气,也叫元气、真气、先天之气,太极拳习惯称中气,卢式太极拳称混元气,所以卢式太极拳称打拳是练混元气。“神”是人大脑活动所处的一种状态,专家学者讲,有原神、识神之分,不太好讲,也不好理解。神与意相连、相近,虽不完全一样,但相近,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神”理解为神意、思想和意念。

    神气精三者之间,“神”与“气”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意与气之间的关系,神是气之帅,气随意行,形影不离,意到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气”与“体”之间的关系,气是体之充,气足人丰。一个人如果体内的混元气很充足,这个人的外貌就丰满、健康、气色好。“体”与“神”之间的关系,体是神之舍,舍固神安。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常是心平气和,周身舒服,通达乐观;一个疾病缠身的人,常是心烦意躁,坐卧不安,喜怒无常,爱发脾气,这就充分说明“舍固神安”这个道理。

    从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明白养气机理“神练气,气练精,练好三宅得长生”。

    神练气,就是意练气,就是以意引气到身体内部或体内某处(如丹田),意守在该处长时间不离,气存在该处长时间静养,提高气的质量,增加气的数量,把气养得更加精细、更加纯真、更加浓重、更加强劲有力。这个练气过程的实质,就是用意养气。

    气练精,就是气健体,就是用静养已达到精细、纯真、浓重、强劲的混元气去通透身体,营养身体,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全身气血,平阴阳、养五脏、壮筋骨、祛病、强身,使全身的气血更加通顺、流畅,使全身的肌肤、筋骨更加健美、强壮,增福、增寿。

    神练气、气练精是养气健身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神练气是意到体内,并引气到体内静养;气练精是意已经守在了体内,用静养出的混元气,去营养强健身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意在体内”,意在体内,就是神形合一。这说明“意在体内,神形合一”就是养气健身机理。

    打拳养气怎样操作

    根据养气健身机理和多年实践,我体会,打拳养气操作有三大要素:善养中气、意在体内、体察体感。

    善养中气。何谓中气?不偏不倚为中,也为正,中即为中正之意。中气,也就是正气,中正之气。

    中气的操作或者说展现,取决于思想意识,身体状态和动作举止。思想平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在体内,是练养中气的基本方法。若在站庄时,需加上“立身中正”;若在打太极拳,其动作还需要满足轻缓、柔活、稳重、沉着等要求。

    与中气相对应的是由偏激思想和偏激情绪所引来的偏激之气,偏激之气对人体有伤害。如“大怒”引来的气,会造成“气大伤身”。这充分说明,中气不仅为养气健身所必需,也是日常生活与为人处世时,确保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应当经常地认真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认识和加强思想意识修养,使自己有一个较宽的胸怀,较高的智商,有胆有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意外打击或挫折时,不仅能够控制自己,不因产生过于偏激的思想情绪而损伤健康,而且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惧,从容面对和较好处置。

    意在体内。何谓意在体内?意在体内是养气健身机理,是“内向性运用意识”。人们运用意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外”,一种是“向内”。“外向性运用意识”,就是思想意识,放在身体外部,想或者做自己身体以外的事情。如:工作、学习、生产、劳动和想衣、食、住、行等。这是人们习惯并经常采用的一种意识运用方式。外向性运用意识,既包括所有体力劳动,也包括所有脑力劳动,是对内力和精力的一种消耗。比如:历史上“伍子胥一夜愁白头”的故事,就是因为思虑对策,内力和精力消耗过大的典型事例。

    “内向性运用意识”,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识收到体内,想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如想丹田、想呼吸、想体感等,意到体内,也就把气引到了体内,气到体内,也就是养气健身。例如:当你干活、做事或走路很累时,就对体外的事物,什么也不想,只想坐下或躺倒休息。一旦坐下或躺倒休息时,就会感到浑身上下很舒服,为什么感到舒服,就是意到体内,把气引到了体内,身体得到气的营养,所以感到很舒服。但是“休息”是一种最原始、最初级的养气方式,多数人对于这一养气健身方式不认识,因此,不仅不能自觉主动地、定时定点地进行养气健身,而且在躺、坐休息时,意在体内的时间也很短暂,疲劳一解除,精力一恢复,思想就想体外的事物;故这种养气,对健身来说,收效甚微。我们明白了意在体内,是内向性运用意识,是符合养气健身机理的以后,每天在打拳时,要注意做到把思想意念收到体内,进行养气健身。

    体察体感。“体感”是打拳过程中气的运行在身体各处产生的各种感觉,如:热、胀、凉、麻、酸、痛、舒、沉等。“体察体感”就是意在体内,体察体会身体内部所产生的各种感觉。

    养气健身的根本条件,是“意在体内”。打拳意在体内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意守丹田,二是神形合一,三是体察体感。“体察体感”较之“意守丹田”和“神形合一”有两大益处:其一是意在体内比较容易做到,其二是抓住了养气健身的重点部位,大大提高了健身速度和效果。

    意守丹田和神形合一,虽都实现了意在体内,但意在体内没有具体任务,只是呆守、硬等,而思想、意念又十分活跃,俗称心猿意马,如今的世界又是一个彩色世界,吸引思想和意念的事物很多,让意在体内呆住不动,谈何容易。而体察体感就不一样,一方面体内有感觉处,对思想、意念有一种自然而强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想意念又作为一项任务主动到有感觉处,对体感进行体会、体察,这样身体的有感觉处,就起到了锁心猿拴意马的‘拴马桩”作用,所以比较容易把细想意念留守在体内。这是其一。

    其二,感觉是因为气在体内运行受阻而产生,产生阻力的原因,是全身各处的通透程度不平衡,身体有病或健康程度较差部位,通透程度较差,对内气运行阻力较大,当内气有所增加,运行到此处时,就会受阻,产生感觉。而这些部位也正是养气健身首先应当解决的重点部位。在这些重点部位进行意守养气,也就大大提高了健身速度和健身效果。, http://www.100md.com(倪怀仁)